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Sefany研究的基础上,以江苏城市居民碳能力作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通过文献研究,对能力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碳能力的维度进行了重新划分;利用扎根理论的方法,结合相关节能减排方面的文献,构建了江苏城市居民碳能力的量化研究模型;然后进行了问卷收集,对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初步分析,并运用相关软件进行了估算;最后,根据软件运行的结果,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以分析结果和结论为基础,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政策建议。本研究具体研究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碳能力维度的重新划分。本文结合能力的相关研究将碳能力重新划分为碳知识、碳行为、碳管理和碳动机四个维度。将碳能力视为学习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对他人的影响能力和潜在能力的综合。这一维度划分,比Sefany更加细致和具体,避免了过于宏观和广泛的缺点,也为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2)测度江苏城市居民碳能力以及影响因素研究的模型建立。通过深度访谈52名江苏居民,并结合相关研究理论成果,构建了江苏居民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模型,并以此为根据,建立居民碳能力影响因素研究的MNL模型。然后引进潜在类别模型,将其与MNL模型进行结合,构建了测度江苏城市居民碳能力及影响因素研究的量化研究模型。(3)对江苏城市居民碳能力进行测度。模型估算结果显示:根据碳能力水平的不同,可以将江苏居民划分为6个群体,依次占比28.19%、21.21%、18.33%、15.84%、9.88%和6.55%;年龄、性别、受教育水平,职业这四个人口统计变量对江苏城市居民碳能力具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各群体在这四个变量上的分布呈现一定差异,而家庭收入水平和人口对居民碳能力影响不显著并在各群体中的分布基本一致;各群体在碳能力四个维度上的表现具有明显差异,结合各群体的特征,将其依次命名为“均衡稳定群”、“自我知识群”“全面落后群”“全面领先群”“略有认知群”“束他空想群”。(4)对江苏城市居民碳能力进行了评价。本研究在考虑各题项与居民碳能力关联强度的基础上,计算了各群体的碳能力强度,同时引进教育中的评价标准,对江苏居民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江苏城市居民碳能力合格率达到61.93%,但碳能力不合格的群体比例接近40%;并且,碳能力优秀者仅占江苏城市居民的15.84%,处于良这一等级的没有;因此,江苏城市居民整体碳能力具有提升空间,并且在采取政策措施提高江苏居民整体碳能力时还应该注重培养更多的具有优秀碳能力的居民。(5)对江苏城市居民碳能力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模型估算的结果显示:情境因素和规范因素对江苏城市居民碳能力具有显著影响,并且对于不同的群体,影响机制不同。(6)提高居民碳能力的政策建议。本研究在结合实证研究得出结论的基础上,并借鉴国内外的相关的政策,为提高居民碳能力提出里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