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谐教育的基本标志,从微观上看,主要体现在和谐校园。实施和谐教育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保障素质教育实施的必然选择。建设高校和谐文化,是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提出了高校和谐学风的内涵,指出和谐学风所具有的特性,分析当前高校建设和谐学风面临的挑战,从理论基础、科学方法、重要途径、最终目标、根本宗旨等方面探讨了建设高校和谐学风的对策。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理念,并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在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同等重要的突出地位。“和谐社会”的提出为新时期和谐高校学风的构建提出了新的要求与目标。为了实现构建和谐学风的目标,高校有关领导和辅导员应该正视当前辅导员工作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不断钻研业务,提高自身的胜任力。优良的学风是衡量一所高校教学质量高低的一项重要标准,学风好与否不仅反映高校整体育人环境和氛围,而且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是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础,可是根据调查,现实中许多大学生不同程度存在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其正常学习和生活,同时影响着高校学风建设进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高等学校作为引领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机构和阵地,应该努力建设高校和谐学风,这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