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流、物质流、能量流在社会中权重性高低地演变促进了社会形态的演化和更替,从以物质为核心的原始社会、到能量要素占主导的封建社会,再到以信息流为主导的现代社会,要素的每一次变化都深刻影响着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知识是在信息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种纯度和效度更高的信息,当今社会虽然被称作信息社会,但在信息社会中更有价值的却是这些知识。哪个社会组织或者主体能够主动掌握知识流,对其妥善利用,便能抓住时代发展的脉搏,毫无疑问,智库便是最具知识发展潜力的主体之一。冷战期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首先认识到智库在未来可以带来的巨大竞争优势,率先对智库相关理论和智库建设实践展开了研究与探讨。如今,智库深刻影响着西方发达国家的方方面面,智库外交成为衡量国家实力和映射国际政治格局的新参考因素,智库也因此被世界各国的治国战略接纳,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20世纪70年代的改革开放政策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经济转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也越来越突出,从理论上来说,智库可以在地方或者国家的经济转型中提供关键且恰当的建议,但现实中我国智库发展状况的却并不乐观,不能支撑起整个发展大局。2014年,我国首次将智库建设上升到了国家意志层面,智库的升级转型迈入了实质攻坚的阶段。高校智库作为智库界最有潜力的发展主体,理所应当地应该抓住这次历史机遇,发挥出高校智库应有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整个智库领域的升级转型,最终服务于国家建设大局。本文首先介绍了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整理、归纳和总结了相关概念的研究进程和现状,随后提出了高校新型智库的内涵及特征,并较为系统、深入地介绍了本文的理论基础,并从相关理论中深度发掘共同点,再结合调查问卷的方式发现高校新型智库发展建设的困境,并分别提出针对性的建议。论文大致分为绪论,正文,总结与展望,致谢四个部分,具体文章结构如下:第一章:绪论。包括对本文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的简介,对部分概念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梳理,同时对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点等进行阐述。第二章:概括高校新型智库的内涵及特征。在总结传统高校智库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提出了崭新的高校智库新型内涵及特征。第三章:概述智库建设的理论基础,分别对开放创新理论和协同理论的概念及内容进行了较为详尽地阐述,并归纳了二者理论的融通之处。第四章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事先设计的关于高校新型智库建设的数据假设进行验证和分析,帮助判断、分析关于新型智库建设的相关问题。第五章是在第四章的基础上,有效结合我国目前高校智库建设的现状和国外的成功经验,系统、详实地介绍存在于高校新型智库建设中的种种问题。第六章针对第五章提出的问题逐条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最后一部分包括总结与展望、致谢两个部分。在总结与展望中诚恳地指出了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指明了在高校智库研究中同具研究价值的其他问题。在致谢中分别向在三年学习生涯中给我提供过重要帮助的老师、朋友、同学表达最忠心地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