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VGLUT在口面部感觉传导路中的表达及其功能研究

来源 :第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guoguangyun_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谷氨酸(Glutamate)作为神经系统内部分布最为广泛的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广泛参与各种神经功能的调控。生物体通过复杂的神经传导通路实现对外周感觉信息的接收、传递和整合,从而对环境进行感知,进而产生合理的反应,以维系生物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谷氨酸作为经典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同样承载感觉信息的传递。躯体感觉信息传导系统主要包括脊髓传导路和三叉传导路,两者分别负责躯干感觉信息和口面部感觉信息向高级脑中枢的传递,已有的研究表明,这两条感觉传导路均由谷氨酸能神经元组成。其中,三叉传导路首先由位于三叉神经节(TG)及三叉神经中脑核(Vme)内的假单极神经元的外周突来感知口面部各种感觉信息的刺激,其中枢突将信息传递至三叉神经感觉复合体(TSNC,由尾侧向吻侧依次是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极间亚核Vi、吻侧亚核Vo以及感觉主核Vp),再向上投射至感觉丘脑(主要包括丘脑腹后内侧核VPM和丘脑后核Po),经过整合最终传递至大脑感觉皮质。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及药理电生理的方法,研究人员已证实三叉传导路各级结构主要由谷氨酸能神经元组成,因此,谷氨酸在三叉系统各级神经元突触传递间的释放活动,对于口面部感觉信息的正常传递具有重要意义,也可能是介导三叉神经痛在内的各种口面部异常感觉疾病的潜在发病因素。经典的模型认为,神经递质主要是通过突触小泡释放入突触间隙的,而组成负责谷氨酸释放的突触小泡的膜蛋白,直到上世纪末才被成功克隆,他们也因此被命名为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VGLUT)。到目前为止,先后有三种亚型的VGLUT被克隆,分别是VGLUT1、VGLUT2和VGLUT3。其中VGLUT1和VGLUT2特异性地表达于谷氨酸能神经元内,因此目前被广泛应用为谷氨酸能神经元的标记蛋白。随着对这两种蛋白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极为有趣的现象,即VGLUT1和VGLUT2在神经系统内呈互补分布模式,前者主要表达于皮层和前脑,而后者则主要表达于丘脑和脑干,且在整个神经系统内,单个神经元内VGLUT1与VGLUT2的共表达也是极为少见的。这就引发了一个疑问,为什么同样的功能要招募不同的两个蛋白来完成,且二者在定位上互相排斥,最有可能的解释就是,虽然两型VGLUT同样都能介导谷氨酸的囊泡释放,但二者仍很可能存在某种功能学上的差异。事实上,已经有一些研究表明,VGLUT1与显示活动依赖性的突触可塑性(如LTP,long term potentiation)的突触结构密切相关,而表达VGLUT2的突触结构则具备信息传递的高保真度。另外,利用基因敲除动物的研究也发现,敲除VGLUT1的动物与敲除VGLUT2的动物的行为障碍表现是不同的。越来越多的形态学研究也不断证明,两种VGLUT在神经系统内呈高度的互补分布。一系列的研究均表明,VGLUT1与VGLUT2,虽然在氨基酸构成上有高达82%的相似度,虽然同样构成介导谷氨酸突触释放的囊泡蛋白,但二者一定存在某种功能上的差异。前文已经提到,口面部感觉信息的传递是由三叉神经传导路上的各级谷氨酸能神经元实现的,那么,特异性表达于谷氨酸能神经元内的两种不同类型的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即VGLUT1与VGLUT2在三叉系统内的表达是否同样符合互补分布的特点,如果是这样,二者是否存在功能学上的差异,从而使得整个三叉神经传导系统通过招募不同亚型的VGLUT来对不同类型的口面部感觉信息进行传递和整合。揭开这些疑问,将更有利于我们阐明兴奋性三叉神经传导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还可能揭开某些口面部感觉障碍,尤其是口面部异常疼痛(如三叉神经痛)的可能发病机制。实验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口面部初级感觉信息传递通路内两型VGLUT的表达目的:分析三叉神经初期感觉纤维终末内VGLUT的表达类型和来源,初步阐释口面部初级感觉信息传递过程中两种VGLUT发挥的可能作用。方法:利用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技术观察TSNC各亚核内VGLUT1与VGLUT2阳性终末的分布以及两种VGLUT在单个终末内的共存;切断三叉神经感觉根后观察TSNC各亚核内VGLUT1与VGLUT2免疫阳性终末密度的变化;利用跨三叉神经节束路追踪结合双重免疫荧光标记技术观察TSNC内外周来源的初级感觉信息传递纤维内VGLUT的表达类型。结果:除Vc浅层集中分布VGLUT2以外,TSNC各亚核内VGLUT1与VGLUT2阳性终末均匀分布,但不存在两种VGLUT在单个终末内的共存;切断三叉神经感觉根后,同侧Vp、Vo、Vi以及Vc内VGLUT1阳性纤维密度显著下降,而VGLUT2阳性纤维密度则无明显变化,仅Vc浅层内VGLUT2阳性纤维密度下降;外周注射标记有髓纤维的跨节示踪剂CTB后,Vp、Vo、Vi以及Vc深层内分布有丰富的CTB阳性纤维终末,标记终末内表达VGLUT1而不表达VGLUT2;外周注射标记无髓纤维的跨节示踪剂WGA-HRP后,仅Vc浅层内分布有WGA-HRP阳性纤维终末,且阳性终末内表达VGLUT2而不表达VGLUT1。结论:口面部外周初级感觉信息传递纤维主要表达VGLUT1,这也是TSNC内VGLUT1阳性终末的主要来源,TSNC内VGLUT2阳性终末则主要来源于中枢,但Vc浅层内部分来源于外周的无髓神经纤维内也表达VGLUT2,提示口面部外周初级感觉信息的一般信息和伤害性信息分别与VGLUT1和VGLUT2的功能相关。第二部分TSNC传出投射-口面部二级感觉信息传导通路-内两型VGLUT的表达目的:检测TSNC各亚核向不同上位中继脑结构发出的传出投射的纤维终末内VGLUT的表达类型,初步阐释口面部二级感觉信息传导路中VGLUT1与VGLUT2的参与作用。方法:采用双重荧光原位分子杂交(dual FISH)方法检测VGLUT1mRNA与VGLUT2mRNA在TSNC各亚核内的表达与共存,采用顺行束路追踪结合多重免疫荧光标记以及双重免疫电镜检测TSNC各亚核传出投射终末内VGLUT的表达类型;采用逆行束路追踪结合FISH检测TSNC内丘脑及小脑投射神经元内VGLUTmRNA的表达类型。结果:Vo、Vi以及Vc内VGLUT1mRNA与VGLUT2mRNA杂交信号鲜有共存,Vp内存在大量中小直径神经元同时表达VGLUT1mRNA与VGLUT2mRNA;Vo、Vi以及Vc投射到丘脑的纤维终末仅表达VGLUT2,而向小脑投射的纤维终末仅表达VGLUT1,Vp向VPM投射的纤维终末同时表达VGLUT1与VGLUT2,逆行束路追踪结合FISH检测结果与此相符合。结论:TSNC内向感觉丘脑投射的神经元主要是VGLUT2mRNA阳性的,而向小脑投射的神经元主要是VGLUT1mRNA阳性的,Vp内向VPM投射的神经元同时表达VGLUT1mRNA与VGLUT2mRNA。第三部分下调延髓背角内VGLUT2对口面部痛信息传递的影响目的:观察靶向下调大鼠延髓背角内VGLUT2的表达对其痛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携带报告基因的VGLUT2表达质粒以及表达针对VGLUT2shRNA的表达质粒共转染HEK293细胞,对预先设计的VGLUT2shRNA片段进行体外筛选;包装能够表达所筛选VGLUT2shRNA片段的慢病毒载体,感染大鼠原代培养神经元,验证对VGLUT2的表达下调作用;将该慢病毒载体注射入大鼠延髓背角,观察对大鼠口面部痛行为的影响。结果:利用luciferase荧光酶报告值在体外成功筛选出能够有效下调VGLUT2表达的shRNA片段,表达该片段的慢病毒可以高效感染大鼠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并有效下调其内VGLUT2的表达,将该慢病毒载体注射入大鼠延髓背角在有效下调其内VGLUT2的同时,还能削弱痛模型动物的痛敏行为。结论:靶向下调大鼠延髓背角内VGLUT2的表达可以有效干预动物的痛行为。
其他文献
根据变桨减速机齿轮出现的打齿、崩齿现象,对齿轮的材料组织和热处理进行了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该齿轮崩裂为热处理质量缺陷所造成的脆性断裂。提出了采用二次淬火法、淬火后
问:我父亲出轨,还对我母亲实施家暴。我手里有关于父亲家暴的电话录音和母亲迫使父亲写的父亲如果再次出轨就净身出户的承诺书。如果他们向法院起诉离婚,电话录音和承诺书是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尔奇D治疗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72例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实验组
目的:通过系统梳理藏药浴药液制备技术的理论来源、技术构成、特色及应用进展,评估该技术的研究价值。方法:对《四部医典》等古籍及多篇现代研究中与藏药浴药液制备技术相关
目的:探讨一次性双管喉罩在小儿腹部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腹部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喉罩组(A组)和气管插管组(B组)。
目的:探讨积极早期胰岛素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疗效及重要性。方法将86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积极胰岛素治疗组45例,首选口服药降糖药对照组41例,对比分析两组
目的:探讨血液成分输注在救治外科患者手术中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大量输注血液成分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输注悬浮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机采血小板
便于修补施工的混凝土路面修补材料必须具有超早期强度和高流动性,这通常是矛盾的,试验的目的就在于配制出同时具有高流动性和超早期强度的混凝土修补材料。通过大量的试验对比
本文对当前企业内课程开发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了企业课程开发的难点,提出了基于"专家工作室"的"六步法"课程开发解决办法,并进行了课程开发实践认证。
第一章氧糖剥脱再灌注后高尔基体的形态变化目的:探讨氧糖剥脱再灌注后高尔基体的形态变化以及其结构蛋白GM130的表达。方法:以小鼠神经瘤母细胞株N2a细胞为研究对象,经历氧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