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高脂膳食是多种疾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类型的膳食脂肪酸对正常和携瘤小鼠血浆脂肪酸谱的影响,并研究肿瘤代谢是否影响血浆脂肪酸谱。我们以正常和携胰腺癌细胞小鼠为研究对象,观察以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PUFA)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PUFA)为主的高脂膳食对血浆脂肪酸谱的影响,比较在正常和携瘤两种状态下食物中脂肪酸的类别对血浆脂肪酸的影响,并探讨脂肪酸代谢和肿瘤代谢间的相互影响。方法第一部分雄性Balb/C小鼠,4-5周龄,体重17-20g,普通膳食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SFA组、MUFA组、n-6PUFA组、n-3PUFA组(每组6只)。对照组喂食普通膳食,其余四组喂食对应的高脂膳食。这些高脂膳食均含20%(质量比)的脂肪,因脂肪来源的不同而分别富含饱和脂肪酸(SFA,代表性脂肪酸为月桂酸C12:0和肉豆蔻酸C14:0),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代表性脂肪酸为油酸C18:1),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PUFA,代表性脂肪酸为亚油酸C18:2)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PUFA,代表性脂肪酸为亚麻酸C18:3)。实验过程中观察小鼠的一般形态,记录进食量及体重变化。10天后给予小鼠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眼眦静脉取血至抗凝管中,离心(3000rpm/min,10 min)取上层血浆,-80℃保存备用。处死动物,留取小鼠皮下脂肪、内脏脂肪、肝脏备用,使用气相色谱方法测定样品脂肪酸谱。第二部分雄性Balb/C小鼠,4-5周龄,体重17-20g,普通膳食喂养适应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SFA组、MUFA组、n-6PUFA组、n-3PUFA组。每组4只,各组以前述方法喂养6周后处死动物并采集标本,方法同前。第三部分雄性Balb/C裸鼠,4-5周龄,体重17-20g,用普通膳食喂养适应1周后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将Mia Pa Ca2人胰腺癌细胞移植到5组裸鼠皮下。具体方法为,将已在一只裸鼠皮下生长成直径2cm的由Mia Pa Ca2细胞生长成的瘤块切成直径为1-2mm的组织块,再将一块瘤组织在麻醉状态下移植到5组携瘤鼠的皮下。第六组裸鼠设为无瘤对照组。四个携瘤组分别用四种高脂餐喂养7周,而最后一组携瘤鼠及无瘤对照组则始终用正常餐喂养。实验结束以前述方法处死动物并采集标本,方法同前。结果1.无瘤鼠在进食10天高脂膳食后,以普通膳食组为对照,血浆脂肪酸谱的变化如下:(1)属于SFA的十一烷酸(C11:0)含量在SFA组增高(P<0.05),且棕榈酸(C16:0)和硬脂酸(C18:0)含量也有增高趋势,而月桂酸(C12:0)的含量在SFA组减少(P<0.05)。(2)属于MUFA的油酸(C18:1)含量在MUFA组增高(P<0.01)。(3)属于n-6PUFA的亚油酸(C18:2)和花生四烯酸(C20:4)含量在n-6PUFA组增高(P<0.01)。(4)属于n-3PUFA的亚麻酸(C18:3)的含量在n-3PUFA组增高(P<0.01)。2.无瘤鼠在进食高脂膳食6周后,以普通膳食组为对照,血浆脂肪酸谱的变化如下:(1)属于SFA的月桂酸(C12:0)和肉豆蔻酸(C14:0)含量在SFA组增高(P<0.01)。(2)属于MUFA的C18:1含量在MUFA组增高(P<0.01)。(3)属于n-6PUFA的C18:2含量在n-6PUFA组没有显著变化(P>0.05),和n-3PUFA组中C18:2的含量相比还有明显降低。(4)属于n-3PUFA的亚麻酸(C18:3)的含量在n-3PUFA组增高(P<0.01)。3.携瘤鼠进食高脂膳食7周后,以普通膳食组为对照,血浆脂肪酸谱的变化如下:(1)属于SFA的C12:0和C14:0含量在SFA组增高(P<0.01)。(2)属于MUFA的C18:1在MUFA组增高(P<0.01)。(3)属于n-6PUFA的C18:2的含量在n-6PUFA组有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4)属于n-3PUFA的C18:3的含量在n-3PUFA组增高(P<0.01)。结论1.无瘤状态下,短期摄入高脂膳食,血浆中脂肪酸的构成和饮食中脂肪酸的构成一致。而长期摄入高脂膳食,n-6PUFA组中代表性的脂肪酸没有增加。2.携瘤鼠对实验餐的反应与无瘤鼠大体相同,但n-6PUFA高脂餐也可增进携瘤鼠血浆中的n-6PUFA。3.癌细胞对n-6PUFA代谢的影响可能导致了血浆n-6PUFA在无瘤和携瘤鼠间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