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国藩汉学研究初探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70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余国藩作为在海外研究汉学的美籍华裔学者,他一开始的学术研究理想是做与“中国通”费孝通反向的人文学科的“西方通”。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前期研究偏向西方文学和基督教神学,主要研究方向有希腊史诗、悲剧和但丁、莎士比亚、弥尔顿、加缪;后期则以汉学研究为主,成果主要有英译《西游记》及相关研究,《红楼梦》研究等,他自身也因为这些研究成为美国国家人文艺术学院院士。相比于他丰硕的研究成果,中国学界对余国藩的研究则相对缺乏。在为数不多的研究论文中,对余国藩的研究主要偏向于《西游记》的翻译和研究,而对他同样用力的《红楼梦》研究则还没有专论。本文关注的则是余国藩后期的汉学研究,通过梳理他着力的《西游记》和《红楼梦》研究,归纳整理出他的汉学研究特点。论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余国藩汉学研究缘起和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主要考察余国藩的学术观,从他的生平及学术履历的简要梳理中把握他所接受的西方文学思潮的影响,以便于让更多的中国读者了解他。第三部分是考察余国藩汉学研究的平行研究方法。他的研究模式主要有:余国藩在中西方论者的研究观点中确立自身的研究观点;在中西文学著作的比较中注重平行研究模式的形成。第四部分在中西比较中发现“修辞”在中国文学中的独特地位;在研究中非常注重宗教意蕴的发掘等特点,对这些特点的理清,有助于理清余国藩致力于把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与挖掘文学深层宗教意蕴联系起来的决心。第五部分是着重梳理余国藩在历史文化语境中对《西游记》的翻译特点,主要从译本简介、翻译思想、翻译策略等方面发现余国藩在翻译中坚持异化理论。最后一部分是对余国藩汉学研究的特点给予总结评价,从而看出余国藩汉学研究的独特性。‘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尝试从翻译理论与实践的角度,针对目前核专业文本俄汉翻译中的一些问题,探讨分析核领域中的一些翻译策略及方法,并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核专业文本;俄汉翻译;策略及方法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05-0034-03  0 引言  核行业是一个学科门类多、覆盖领域广、技术密集程度高的综合性高科技战略行业。作为核知识或信息的重要
介绍Shell气化磨煤系统的工艺流程及弛放气利用背景,给出弛放气回收方案,方案实施后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培育和扶植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科技服务机构,通过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运作,可以将科技资源与其他资源整合,促进创新创业的中小企业快速成长,高效、迅速地转化为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研究表明,心室重构是心力衰竭发生的病理基础之一,是导致心力衰竭进行性发展的重要因素,积极治疗心室重构,对控制心力衰竭病情的进展
摘要:当前,高校课堂教、学“两张皮”和教、学“无涉”现象极大地影响到实际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在高校课堂教学中树立教学互动理念,探索互动式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關键词:教学互动;互动式教学;教学效果;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01-0067-03  当前高校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个重要的现象即教、学“两张皮”
摘要:随着“无题诗”的书写自李商隐开创以来就一直以顽强的生命力进行生存,诗人北岛更是写下不少“无题诗”。在北岛的无题诗中,最初还是涉及爱情主题的,但是整体比较少,后期创作更多的则是具有永恒性的主题,如真理、故乡、传统等。通过对北岛无题诗的梳理和研究,能够大概看出北岛整个创作过程的变化和北岛的心灵变化史。无题诗创作中,北岛在不抛弃传统古典意象意蕴的同时,结合错乱奇诡的意象,跳跃剪切的意境,复杂矛盾的
《中国丛报》是郫治文在广东创办的一份月刊,其中含有大量翻译文本,尚未得到翻译学者的重视。现有研究只是零星探讨,焦点亦是原语文本和目标语文本间的文字转换,并未将翻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