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观幸福感是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评价时采用的一个重要指标。已有研究证明,主观幸福感在一定程度上受学习成绩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远城区初中生是一个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研究关注度偏少的群体。针对这一状况,本课题以武汉市远城区的三所初中为例,考察远城区初中生主观幸福感、学习成绩、自我效能感三者的特点,分析远城区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不同维度与学习成绩的关系,以及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以期为远城区学校的教学改革工作和心理健康工作提供操作建议。本研究采用张兴贵和何立国于2004年编制的《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王才康等人(2001)翻译修订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采集被试学习成绩,抽样选取武汉市远城区的三所中学,共221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1814份,研究结果如下:(1)远城区初中生整体成绩符合教学质量要求,女生在学习上总体比男生好,但是否独生子女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不显著;(2)远城区初中生整体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且七年级、独生子女相对更高,性别影响不显著;(3)远城区初中生的自我效能感在不同性别、年级以及是否独生子女三个因素上均呈现出显著差异,且七年级、男生以及独生子女自我效能感更高;(4)远城区初中生的自我效能感随成绩的提升显著增强,呈正相关;(5)远城区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且各个维度水平均相关显著。(6)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远城区初中生的自我效能感在学习成绩与主观幸福感之间中介作用显著,且有部分中介效应。结论:社会、学校和家庭,应聚合、倾斜教育资源,以提升自我效能感为抓手,促进远城区初中生的学习成绩和主观幸福感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