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酰乙醇胺抗炎及神经血管修复的作用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kh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油酰乙醇胺(OEA)是一种天然存在于组织和循环血液中的脂肪酸乙醇胺类化合物,研究发现OEA具有调节饮食及葡萄糖稳态、影响脂质代谢、抗动脉粥样硬化和神经保护等多种生物学作用。其中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是一种炎症反应过程,我们研究发现OEA可以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抑制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从而减轻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人急性白血病单核细胞(THP-1)的炎症反应。但是OEA具体的抗炎机制尚不清楚。另脑卒中是一种神经功能缺损的常见脑血管疾病,我们研究发现OEA可促进大鼠缺血性脑卒中慢性期海马的神经发生,改善大鼠脑缺血后的认知功能,发挥神经保护作用。而OEA是否对脑缺血后皮层区有神经保护作用尚不清楚,因此本论文对此展开了研究。  研究目的:  1.探究在LPS诱导的THP-1细胞中OEA具体的抗炎机制。  2.探究OEA对大鼠脑卒中后损伤侧皮层区神经血管的保护作用。  研究方法:  1.通过Western Blot以及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LPS诱导的THP-1细胞中,TLR4下游信号通路NF-κB以及MAPK信号通路中的相关蛋白表达,探究OEA的抗炎机制。  2.通过大脑中动脉阻断法(MCAO),建立大鼠右侧短暂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250-280 g),随机分为Sham组、Model组、O10(OEA-10mg/kg)组、O30(OEA-30mg/kg)组。分别于术后7天,14天,21天,28天以及35天检测大鼠各组抓力指标,用于评价大鼠术后各组的神经功能。利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于缺血后21天检测BrdU+/Lamin+细胞,缺血后35天检测BrdU+/NeuN+以及BrdU+/GFAP+细胞。缺血后35天尼氏小体染色检测缺血核心区面积。Western Blot检测缺血后21天DCX、VEGF、SDF-1α/CXCR4,缺血后35天GAP-43/SYN、NGF/NT3/BDNF、Wnt3a/p-β-catenin/β-catenin、p-CREB/t-CREB蛋白表达的变化。  实验结果:  1.OEA抑制了LPS诱导的THP-1细胞中NF-κB的激活、ERK1/2和STAT3的磷酸化以及AP-1的表达。在加入ERK1/2阻断剂后,OEA对ERK1/2以及STAT3磷酸化的抑制作用减弱,同时对AP-1以及IL-6表达的抑制作用也降低。  2.OEA可以在缺血后不同时间点明显改善大鼠脑缺血后的运动功能,并且可以增加缺血半暗带新生神经元以及新生血管细胞的数量,提高VEGF/SDF-1 a/CXCR4、 DCX、 GAP-43/SYN、 BDNF/NGF/NT3、Wnt3 a/p-β-catenin/β-catenin以及p-CREB/t-CREB的表达。  实验结论:  1.在LPS诱导的THP-1细胞中,OEA是通过抑制TLR4下游的NF-κB以及ERK1/2/AP-1/STAT3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  2.OEA可以通过促进脑卒中后皮层区缺血半暗带的神经血管网络重构,来改善脑缺血后的神经功能。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目的建立两种灵敏、专属、快速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定量分析方法,分别测定血浆中环酯红霉素和单硝酸异山梨酯的浓度,用于两者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测定人血浆中环酯红霉素浓度时,50μL血浆样品经正己烷-二氯甲烷-异丙醇(20:10:1,v/v/v)液-液萃取后,以甲醇–5 mmol?L-1醋酸铵?甲酸溶液(75:25:0.2,v/v/v)为流动相,Capcell Pak C18 MG (35 mm×
目的:毛冬青为冬青科植物毛冬青(Ilex pubescens Hook.Et Am.)的干燥根,具有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的功效,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和脉管炎等疾病。是华南地区的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