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就是达成金融监管目标的成本与收益的比较.金融监管目标有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一般目标是建立和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具体目标则有多个.这些目标并不总是一致的,它们之间既有联系,有时又有冲突,金融监管目标的协调一致性从各个不同方面对金融监管的有效性产生影响.监管成本与收益的比较是困难的,但在既定的理论假设下,实现既定监管目标所需资源多少和成本高低还是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考察.金融监管有效性有代表性的理论,归纳起来有金融脆弱说、公共利益说、管制失灵说和管制成本说.金融脆弱说认为由于资产和负债的流动性难以配匹、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的冲突,银行业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而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决定了整个金融系统的脆弱性.公共利益说认为金融市场象其他的市场一样,存在着市场失灵,金融市场失灵表现自然垄断、外部效应和信息不对称,作为纠正金融市场失灵手段的金融监管是公共产品,必须由政府来提供.金融脆弱说和公共利益说认为不实行金融监管有可能导致一国经济金融的巨大损失甚至是灾难性的后果,不论其成本多高都必须实施金融监管.但是金融脆弱说和公共利益说并没有证明,实行金融监管就一定能达成金融监管的目的,不衽金融监管就一定导致灾难后果.反对金融监管的理论有管制失灵说.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三种.管制俘获说认为管制与公共利益无关,管制机构不过是被管制者俘获的猎物或俘虏而已,但这一理论缺乏理性的论证和逻辑推论,缺乏说服力.管制供求说认为管制是一种产品,管制是由政府供给的为特定个人和集团所需求的产品,并非按"公供利益"提供,有着最高有效需示的生产者集团左右了这种供给.管制寻租说认为在金融监管中存在着大量的寻租行为,破坏了金融竞争的公平,影响了金融效率.管制失灵说对金融监管存在的各种弊病提出了类锐的批评,但对金融危机的后果没有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管制成本说没有简单地肯定或否定金融监管,认为金融监管象经济生活中的所有活动一样,都有成本和收益.成本包括直接资源成本和间接效率损失,直接资源成本管制机构执行监管过程中所耗费的资源与被监管者遵守监管规定而耗费的资源,间接效率损失指因管制导致的福利损失.成本有效性分析法为我们考察金融监管的成本和收益提供了思路,但金融监管并不能象产品一样可以准确的衡量.另外管制成本说的整个推论都是建立存在金融监管的前提上,并没有对不存在金融监管的情况进行成本收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