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甲醇中毒后视网膜电图反应与αB晶状体蛋白、ALDH2和ATP5A1表达变化的相关性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yue0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甲醇中毒后αB晶状体蛋白、ALDH2和ATP5A1在视网膜、玻璃体液中的表达以及视网膜电图反应(electroretinogram, ERG)的变化规律,初步探索两者之间的关联性。  方法:将SD大鼠分为对照组(A组)、中毒3天组(B组)和中毒7天组(C组)。于相应时间点分别记录视网膜电图反应,利用色谱法检测心血中甲醇、甲酸浓度以及组织中的甲酸浓度。通过 Western blot方法验证αB晶状体蛋白、ALDH2和ATP5A1在视网膜、玻璃体中的表达。  结果:①ERG的视杆反应,B组的a波和b波振幅分别下降至对照组的53%和37%(p<0.05),C组仅b波振幅约下降至对照组的48%(p<0.05)。最大混合反应,B组的a波和b波振幅分别下降至对照组的53%和40%(p<0.05),C组仅b波振幅约下降至对照组的44%(p<0.05),B组a波的潜伏期延迟了26%(p<0.05),C组仅a波潜伏期延迟了28%(p<0.05)。振荡电位反应,B组和C组的总振幅分别下降至对照组的53%和57%(p<0.05),总时程分别延迟15%和60%(p<0.05),与对照组相比,B组的OS1、OS3、OS4和OS5以及C组的OS3、OS4、和OS5的波幅均降低(p<0.05),且B组和C组之间OS1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B组的峰间隔IPI1和C组的IPI1-4均增宽(p<0.05),而且C组的IPI1-4比B组增宽的更为明显(p<0.05)。视锥反应,B组a波和b波的振幅分别下降至对照组的53%和40%(p<0.05),C组仅b波的振幅下降至对照组的69%(p<0.05),B组和C组之间b波振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a波和b波潜伏期分别延迟了29%和9%(p<0.05)。②在中毒组,B组的甲醇血浓度为1.0 mg/mL,而C组甲醇血浓度低于顶空气相色谱仪检测阈值;B组的甲酸血浓度为0.61mg/mL,C组甲酸浓度接近B组,为0.60mg/mL,与B组比较,C组脑和胃组织内的甲酸浓度有增加的趋势,而肝和肾组织中的甲酸浓度反而有下降趋势。③在视网膜和玻璃体混合物中,甲醇中毒组αB晶状体蛋白、ALDH2和ATP5A1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有增加趋势,且C组的表达量的上调更明显。相对于对照组,B组视网膜组织内未检测到明显的αB晶状体蛋白表达量,ALDH2和ATP5A1的表达没有发现明显的改变;在C组,视网膜组织内的αB晶状体蛋白、ALDH2和ATP5A1的表达均呈现下调的现象。在玻璃体液内,B组αB晶状体蛋白的表达改变不是很明显,但C组αB晶状体蛋白发生上调;在中毒组玻璃体液内ALDH2和ATP5A1的表达均发生上调,且C组玻璃体液内的ALDH2和ATP5A1高表达现象较B组更为明显。  结论:大鼠甲醇中毒后ERG损害明显,且中毒7天组的损害比3天组更为严重,可能与其代谢产物甲酸的蓄积作用有关。相较于视网膜,玻璃体液内αB晶状体蛋白、ALDH2和 ATP5A1表达的变化更适宜作为甲醇中毒视网膜毒性的生物学标志。甲醇中毒后视网膜功能改变与甲酸的蓄积以及αB晶状体蛋白、ALDH2和ATP5A1表达变化之间可能存在潜在的关联,值得进一步探索。
其他文献
目的:STGC3基因是新近克隆的一个候选抑瘤基因。本研究以STGC3基因阳性表达的鼠成纤维细胞系NIH3T3细胞为模型,采用siRNA技术,使NIH3T3细胞的STGC3基因表达下调,观察STGC3基因表
在皖南烟区开展了中川208、CF227、云烟301、云烟121、云烟116、云烟87、云烟97共7个品种的比较试验,分析其田间表现、经济性状和质量性状等.结果表明:中川208、云烟87综合表
疮痂病是马铃薯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之一,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较大,近年来安徽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频率呈逐年加重的趋势.通过开展枯草芽孢杆菌、寡雄腐霉、细刹、可杀得及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阻断CD86协同刺激信号途径对自然流产模型孕鼠母胎界面中TGF-β1、MMP-9、TIMP-3和PAI-1的表达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CBA/J×DBA/2作为自然流产小鼠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