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花遗传多样性的RAPD和种子醇溶蛋白分析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1202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借助RAPD和种子醇溶蛋白技术,研究了来自全国11个省的20个红花品种种间遗传多样性,本研究为红花品种的鉴定、种质资源保护、杂交育种的亲本选配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建立了红花的RAPD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PCR反应体系:反应总体积为25μl包括:10×扩增缓冲液2.5μl,MgCl2(25mmol/l)2.0μl,dNTP(l.0mmol/l)0.5μl,引物(10μmol/l)0.5μl,模板(40ng/μl)1μl,Taq酶(2.5U/μl)0.5μl,无菌水18μl;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min后,94℃变性30S,36℃退火45S,72℃延伸1.5min,共40个循环;72℃延伸7min。   2、借助RAPD分子标记研究了红花遗传多样性。从20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0条能够扩增出清晰而稳定条带的引物,用于扩增20个红花品种基因组DNA,共扩增出209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78条,平均多态性比率为85.17%。遗传相似系数在0.218-0.588之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403。在遗传系数0.38处将20个红花品种分为4个类群。其中川红花、陕红花聚为一类;云红三号、毫州红花、延津红花、延津大红袍、南阳红花、卢氏草红花、义县红花、白沙一号、太空一号、杞县刺红花聚为一类,其中大多数为河南道地红花品种;菏泽短刺、新疆有刺、安国红花、宁夏红花、禹城红花聚为一类;酒泉红花、白沙二号、新疆无刺聚为另一类。研究结果表明,红花不同品种之间的遗传多样性与地理分布有一定相关性,如分布于河南的几个红花品种:延津红花、延津大红袍、南阳红花、卢氏草红花、杞县刺红花聚为一个分支,表明几个品种间亲缘关系较近。   3、利用种子醇溶蛋白技术对20个红花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红花种子醇溶蛋白位点存在丰富的变异类型,共分离出13条迁移率不同的谱带,每份材料具有8-11条不等,平均10条。河南省内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615-1.000,平均值0.809,其它省间的平均GS值为0.759,变异范围为0.385-1.000。当GS为0.22时所有材料可聚为两个类群。类群Ⅰ包括陕西、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区的材料共10份,其中菏泽红花、陕红花,以及培育品种新疆无刺与其他红花关系较远。类群Ⅱ中,河南省本地红花为8种,省外的有来自安徽的白沙一号,白沙二号和来自四川的川红花。河南7个红花品种亲缘关系较近,白沙一号和太空一号在类群Ⅱ中聚为一分支,川红花单独聚为一个分支。因此,红花种子醇溶蛋白的遗传多样性与地理来源有很大相关性。
其他文献
乙型肝炎病毒(tt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世界性难题,它不仅会造成急、慢性肝炎,而且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全世界约有3.5亿HBV慢性感染者,每年死于肝癌的约为3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途径。方法:1.培养并鉴定人脐静脉内皮细胞;2.不同浓度的MCP-1(0.1ng/mL,1.0ng/mL,10ng/mL,100ng/mL)作用hVECs48h后,N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