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视角下山地旅游开发研究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ao07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的提高,中国旅游业飞速发展。在此过程中,原有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消费观念都在发生变化,游客旅游消费需求由原来的观光为主逐渐向休闲转变。传统观光名山作为我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一直以来是旅游资源开发的重点,在旅游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观光旅游为主体的旅游发展过程中,对我国传统观光名山的旅游开发基本上以观光旅游的模式进行,主要追求视觉审美和历史文化的解读。在这一阶段,自然旅游资源丰富、人文历史旅游资源积淀深厚的山地得到了优先开发,而一些生态本底好、人文内涵较浅的自然山地的开发相对滞后。在现阶段我国旅游产业由观光游向休闲游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传统观光名山和自然山地的开发都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山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如何应对旅游产业升级的变化?本文以此问题为契机,展开研究。最终得出山地旅游目的地的开发趋势是:自然山地主体进行山地运动项目和休闲度假开发;传统观光名山,则在主景区周围再建休闲景区,适当发展休闲度假。本文一共分为八章,前两章主要从国内外研究文献入手,深入研究中外山地旅游开发的异同,以及休闲理论的介绍,接着分析了休闲视角下旅游的相关概念,也即文章的第三章。第四章在此基础上总结中国传统观光名山旅游开发的特点与模式,第五章在前面的基础上得出休闲视角下山地旅游开发的模式和类型,主要有山地休闲运动开发和休闲度假开发以及特色餐饮开发等。第六章和第七章为案例部分,案例地以传统观光名山和自然山地两种旅游目的地为研究对象,其中案例地中的泰山和桂山可谓上述我国两类山地旅游目的地的两个典型代表。分别对案例地进行开发历史回顾以及现状分析,找出两种山地旅游目的地在旅游产业休闲转型的影响下山地旅游开发的特点,总结传统观光名山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特点和自然山地旅游地的发展模式及其成功与不足,从而为新时期我国山地旅游目的地的开发提供些许借鉴。最后第八章为总结和讨论部分,主要讲述本文所得重要结论以及不足之处。
其他文献
十大孔兑(孔兑,洪水沟,蒙古语)是黄河内蒙古段南岸的十条支流,历来具有较强的侵蚀产沙特性,洪水易发且产沙量大,流域下游以及汇入段的黄河都饱受泥沙淤积之害。为了治理好流域内泥沙
随着全球化与信息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空间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变化,如资源流动频繁、城市联系多样、空间结构扁平。在这样的背景下,地方空间向流动空间的转化已成为现代城市的主
中国是世界上最易受干旱影响的国家之一。近些年出现的大量干旱事件,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干旱具有频率高、范围广、历时长等特点,导致干旱的危害非常大,是一种复杂
道路网作为一种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在城市规划、交通运输、车辆导航、位置服务、智能城市管理等众多现代城市生活场景中具有非常突出的重要性。然而,由于道路网自身结构的复杂多
本文研究区位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山西吉县蔡家川流域,以人工刺槐林和人工油松林为研究对象,以每木检尺、树干解析和化学分析的数据为基础,全面分析了人工刺槐林以及人工
尽管土壤中所含水分仅占全球水资源总量的0.005%,但它却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水循环和能量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球表层与大气之间能量、水分交换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土壤水
位于广东省东部海岸的珠江口是一个低能的弱潮至中潮环境的半封闭河口。珠江口的环流和水文要素分布对有河口生物和化学环境等有很大影响。为了模拟珠江口环流及其变化和调查
1990年,广播电影电视部委托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组织编纂了第一部《中国广播电视学》,初步奠定了广播电视的学科地位。转眼24年过去,国内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发生
森林地上生物量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估算的重要指标,传统的地面调查方法获取时相单一,周期长,耗时耗力,并且利用样地数据进行区域信息估算偏差较大。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卫星光学
本文通过对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沿线地下水、土壤水环境的动态监测以及水资源量的估算,阐述了沙漠公路防护林的生态耗水过程;阐明了沙漠公路防护林体系的供需水平衡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