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sus联合固定矫治治疗安氏Ⅱ1下颌后缩拔牙患者的疗效分析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s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安氏Ⅱ类错牙合是临床中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在诊断及治疗上比较复杂,尤其是下颌后缩的患者。由于下颌骨被迫性后移位,造成关节位、牙位和肌位的不一致,影响口颌系统的正常功能及颜面部的美观[1]。因此,早期使用功能性矫治器进行治疗,可以促进牙、牙合、颅、面正常的生长发育。传统的功能矫治器由于体积较大,异物感强,多数儿童患者因戴用时间不足而影响疗效。若采取“双期矫治”,疗程较长且无法与固定矫治器有效的联合应用。因此,众多正畸医师开始青睐于无需患者配合且疗效肯定,矫治效率更高,能与固定矫治器联合应用的固定式功能矫治器。本研究通过Forsus矫治器联合固定矫治对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或高峰期前11例安氏Ⅱ1类下颌后缩拔牙患者矫治前后的对比分析,探讨Forsus矫治器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机制,为临床正畸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目的:本研究通过对生长发育高峰期或高峰期前的安氏Ⅱ1类下颌后缩拔牙患者采用功能矫治联合固定矫治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不同时期的头颅侧位片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对比牙性、骨性及软组织的变化。探讨Forsus矫治器联合固定矫治的矫治机理和效果,为临床矫治设计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1例(男性6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12.45±1.67岁,处于CS2或CS3期的安氏Ⅱ1类下颌后缩患者作为治疗组。选取8例(男性4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13.52±1.86岁,初次来我院咨询设计矫治方案后未选择治疗,再次前来就诊时经头颅侧位片检查已处于CS4期,在此期间未做任何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经牙列拥挤度、前牙唇倾度等因素分析需采取拔牙矫治。在排齐整平上、下牙列,弓丝更换为0.019×0.025″的不锈钢方丝时安装Forsus矫治器,平均戴用6.57±0.34个月后拆除该矫治器,覆牙合、覆盖、磨牙关系及面型均明显改善时拆除该矫治器。上、下颌采取滑动法加Ⅱ类牵引关闭拔牙间隙并保持疗效。所有患者分别在矫治开始时(T1期)、拆除Forsus矫治器时(T2期)及拔牙间隙关闭后(T3期)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牙、牙合、面矢状向和垂直向的头影测量分析,对照组患者第一次咨询时(C1期)、第二次就诊时(C2期)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对生长发育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治疗组T1期与对照组C1期进行匹配性检验,采用配对t检验评价T1、T2、T3期及C1、C2期的变化差异,测量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结果:1.治疗组T1、T2期相比SNB平均增大2.39°,ANB平均减小3.04°,SN/OL平均增大2.01°,B点平均向前向下移动3.21 mm、1.91 mm,Pg点平均前移3.49mm,Co-Go平均增加3.07 mm,Ar-Pg平均增加3.19 mm,U1-FHp平均减小1.32mm,U6-CFH平均减小1.36 mm,L1-FHp平均增加5.12 mm,L1-CFH平均增加3.34mm,L6-FHp平均增加4.12 mm,L6-CFH平均减小1.45 mm,U1/SN平均减小4.31°,L1/MP平均增大4.26°,H角平均减小4.12°,鼻唇角平均增大2.98°,上、下唇距离E线的距离平均减小1.15 mm、1.28 mm,上唇突点平均后移1.16 mm,下唇突点、颏唇沟点和软组织颏前点平均前移1.83 mm、2.58 mm和2.62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N/PP、SN/MP及A点无明显差异(p>0.05)。2.T2、T3期U1-FHp平均减小2.36 mm,U6-FHp平均增大2.30 mm,U6-CFH平均增加1.85 mm,L6-FHp平均增加3.32 mm,U1/SN平均减小5.43°,L1/MP平均减小3.40°,上、下唇距离E线的距离平均减小1.05 mm、0.59 mm,上唇突点平均后移1.37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T1、T3期相比SNB平均增加2.66°,ANB平均减小2.89°,B点平均向前向下移动3.37 mm、2.15 mm,Pg点平均前移3.84 mm,Co-Go平均增加3.12 mm,Ar-Pg平均增加3.42 mm,H角平均减小4.82°,鼻唇角平均增大6.39°,上、下唇距E线的距离平均减小2.21 mm、1.87 mm,上唇突点平均后移2.54 mm,下唇突点、颏唇沟点和软组织颏前点平均前移1.46 mm、2.56 mm和3.09 mm,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SN/PP、SN/MP、SN/OL、SNA和A点位置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4.治疗前对两组患者的测量值对比无明显差异,表明两组患者匹配性较好。对照组C1、C3期相比SNB平均增加1.31°,ANB平均减小0.84°,B点平均向前向下移动1.23 mm、1.03 mm,Pg点平均前移1.56 mm,Co-Go平均增加1.73 mm,Ar-Pg平均增加1.63 mm,H角平均减小1.83°,下唇突点、颏唇沟点和软组织颏前点平均前移0.59 mm、0.77 mm和1.18 mm(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排除生长发育增加量SNB多增加1.35°,ANB多减小2.05°,Co-Go多增加1.45 mm、Ar-Pg多增加1.79 mm,B点向前向下多移动2.14 mm、1.12 mm,Pg点多前移2.28mm,H角多减小2.99°、鼻唇角多增加6.14°,上唇突点和下唇突点距E线的距离分别多减小1.88 mm、1.28 mm,上唇突点多后移2.11 mm,下唇突点多前移0.87mm、颏唇沟点多前移1.79 mm,软组织颏前点多前移1.91 mm(p<0.05),SNA、SN/PP、SN/MP、SN/OL及A点无明显差异(p>0.05)。5.治疗组前牙覆盖减小量为8.06mm,其中骨性变化占40%,牙性变化占60%,磨牙关系变化量为8.12mm,骨性变化占39%,牙性变化占61%。结论:1.使用Forsus联合直丝弓固定矫治安氏Ⅱ1类错牙合,在固定矫治的同时发挥功能矫治的作用,排除自然生长因素的影响,刺激了下颌骨的生长、促进了下颌骨的前移,在改善骨面型方面能达到良好的效果。2.Forsus矫治器可以根据临床需要控制牙齿移动、增强支抗、调整有利于改善患者侧貌的颌骨旋转。3.功能矫治联合直丝弓固定矫治可以简化安氏Ⅱ1类下颌后缩畸形的矫治难度,缩短了矫治时间,提高了矫治效率。
其他文献
药学是一门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的实际应用性学科[1]. 目前的药学本科实践教学沿袭着传统教学模式,表现为将接受药学理论知识的药学本科生安排在医院药房、制剂或药库,通
本文以“超星”学习通为平台,对高职院校《电子技术》课程进行教学实践,实现了线上线下交互学习的翻转课堂.建立了基于问卷调查的评价方案,对比分析了基于信息化平台的翻转课
目的 了解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药房的退药现状,分析退药原因,提出应对措施,提高药学服务水平.方法 收集2018年1-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药房退药数据,从退
目的:探讨维吾尔语腭咽闭合功能障碍患者辅音/q/的声学特征以及辅音/q/语音的矫正方法。方法:对31例腭咽闭合功能障碍儿童患者(患者组)及10例正常儿童(正常组)朗读或跟读“维
目的 观察药物性肝损伤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用药监护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12月广东省信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药物性肝损伤合并高血压患者100例,采用便利抽样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
文化意识,指长期生活在特定文化环境之中的人逐步产生的对于自然、社会以及人本身的基本观点和信念.对于当代高中学生,文化意识是建立于中国历史文明基础之上的思维方式:我国
本实验的目的主要是对脱位牙在脱位后用何种溶液(保存介质)保存,以及保存多长时间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PDL细胞活性进行研究,同时验证胶原酶和Dispase消化法在该研究领域的可行性
骨缝(suture)是颅面骨骼的一个活跃生长区,在张应力作用下骨缝能将机械刺激转换成化学信号诱导成骨。颅骨骨缝成骨包括一系列细胞转化过程,即骨缝间充质细胞受到一定刺激后早期
三叉神经痛是口腔科常见疾病。自对该病有报道以来,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长期以来,对三叉神经痛的病因、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及启动为重庆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挑战,本文研究了重庆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模式如何在“一带一路”战略发展中发挥重要战略意义,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