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五行说源流考辨

来源 :河南中医学院 河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guo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行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骨架,自《内经》将它引入医学领域之后,它又成为构建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基石。对《内经》五行说的源流进行考辨研究,对于我们今天正确地评价和理解中医、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中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鉴于此,笔者以此作为硕士论文的选题。 《内经》五行说公认起源于哲学五行说,后者的起源问题一直是学界探讨的热点。但由于标准不一、所据材料及分析材料的角度不同,所以迄今仍见仁见智,众说纷纭。本文对以往这方面的研究首先做了考察,分析了问题难以解决的原因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力求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和克服相关弊端的前提下由源及流对该问题进行再探讨,以求更为全面地论述主题,深化认识,并提出若干个人见解。 全文共分六章,其内容次第如下: 第一章是“导论”部分,对本论题的研究意义、现状、存在问题、解决方法以及论文创新之处均做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并附录“五行考义”以为全文参考。 第二、三章详尽梳理五行配位图式及五材说的来历和演进过程,是本文的主体部分。文章认为五行理论从幼芽萌生到成熟定型历时漫长,对其缘起的考察,关键是观念考察、过程考察。即应着眼于对每个关键阶段,其构成要素参与理论的渐进情况及其要素之间相互密合程度不断的深化的细致考察。笔者认为,五行说的发展流变虽然极其复杂,然而有两条线索清晰可见:一条是由“五方四时”、“尚五”及“五数为极”观念共同开辟而来的日益充实的五行配位图式,另一条则是在金木水火土“五材说”的基础上抽象演化而成的万物的功能概括和生克制化关系。前者构成了把世间众品分门别类的形态学分类体系:后者成就了解释世间万象相生相克的动力学功能系统。两方面的结合才使五行上升为一种同时具有方法论和宇宙观色彩的哲学理论体系。历史上,上述两条线索在五行成说之前曾一度长期各自演进,只是到了战国中晚期才交汇合流统为一体的,而哲学意义上的五行学说也终于在此二合一中大功告成。因此本文有关五行缘起流变的论述即由这两部分组成。这样解构式的考证模式也算是本文的一个创举,借此或可更为清晰方便的透视这一理论的形成。 第四、五两章主要介绍了五行说的形成时期、观念背景及其形成后在医学领域内的广泛应用,阐述了《内经》引入五行说后对于中医学理论风貌、发展走势的深刻影响,而经其改造后的五行说也随之达到最高形态。 《内经》五行学说源流考辨最后,笔者在“结语”部分,对出现在《内经》里的中医与五行的结合做出总体评价。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腰痛宁胶囊对腰椎骨性关节炎(Lumbar Osteoarthritis,LOA)患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3,MMP-3)、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含量的影响,从细胞分子角度进一步探究该药的作用机理,为临
目的:通过收集乙肝相关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客观分析,总结祛湿解毒、化瘀通络法对于改善乙肝相关性肾损伤患者肝肾功能及临床症状方面的作用,突出中医药在治疗乙肝相
Ⅰ.IntroductionTranslating is not simply the act of transferring the meaning of a text from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 language,and it is really a complex and fa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法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气阴两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门诊就诊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符合中医证型为气阴两虚证的患者33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33
目的:  以HTR8/SVneo(HTR)细胞株为载体,建立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细胞染毒模型,研究五味子乙素(Schisandrin B,Sch B)对BaP致HTR细胞株侵袭力损伤的影响,以及Sch B干预后染毒细
目的:  观察三小定点整脊手法联合双活通络方与双活通络方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双活通络方和三小定点整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机理。  方法:  本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汤加减方治疗Bell麻痹的临床疗效,以寻求治疗Bell麻痹的新思路及有效方药。方法:临床研究,将60例Bell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当归四逆汤治疗组与大活络胶囊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