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飞虱对氟啶虫胺腈的抗性及其机理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wanghongtao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是我国和其它一些亚洲国家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由于其危害严重,每年对我国粮食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当前褐飞虱依然以化学防治为主,但是其抗药性问题异常严峻,已经对不同类别的多种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抗药性,且抗药性水平呈现出上升趋势。氟啶虫胺腈是首个商品化的砜亚胺类全新杀虫剂,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与全球同步上市的农药。氟啶虫胺腈对包括褐飞虱在内的多种刺吸式口器害虫表现出优异的杀虫活性,在褐飞虱防治及抗性治理方面具有重要潜在价值。为延缓褐飞虱对氟啶虫胺腈的抗性发展,延长氟啶虫胺腈在水稻上的使用寿命,本研究连续多年监测了我国水稻主产区褐飞虱田间种群对氟啶虫胺腈及其它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时空变异趋势;研究了氟啶虫胺腈对褐飞虱室内敏感品系的亚致死效应;通过室内抗性选育获得了抗氟啶虫胺腈褐飞虱品系(SFX-SEL),探究了交互抗性、抗性遗传方式、抗性适合度代价及代谢抗性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褐飞虱田间种群对氟啶虫胺腈抗性监测2013-2017年采用稻苗浸渍法监测了我国9省份14个地区的52个褐飞虱田间种群对氟啶虫胺腈及其它9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监测结果表明,氟啶虫胺腈对褐飞虱田间种群的LC50值在1.63 mg/L至15.36 mg/L之间,相比室内敏感品系(LC50=1.93 mg/L)我国褐飞虱田间种群对氟啶虫胺腈产生了敏感至低水平抗性(Resistance Ratio,RR=0.8-8.0倍);所监测的田间种群中,84.62%的田间种群(44个)对氟啶虫胺腈表现为敏感状态,15.38%的田间种群(8个)对氟啶虫胺腈产生了低水平抗性,且抗性水平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氟啶虫胺腈与本研究中的其它杀虫剂对褐飞虱田间种群毒力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氟啶虫胺腈与吡虫啉、烯啶虫胺、呋虫胺、噻虫嗪、噻虫胺和噻嗪酮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毒死蜱、异丙威和醚菊酯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以上结果揭示了当前我国褐飞虱田间种群对氟啶虫胺腈的抗性现状及发展趋势,同时预测了用于褐飞虱防治的常用杀虫剂与氟啶虫胺腈之间的潜在交互抗性风险,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氟啶虫胺腈合理使用及田间褐飞虱抗性治理。2.氟啶虫胺腈对褐飞虱的亚致死效应采用两性生命表研究了氟啶虫胺腈对褐飞虱的亚致死效应,结果表明氟啶虫胺腈LC30处理显著降低了F0代褐飞虱成虫寿命及产卵量,且氟啶虫胺腈LC30处理亲代褐飞虱导致其F1代试虫的寿命、成虫前期、雌成虫寿命、总产卵前期(TPOP)、以及若虫发育历期(1龄、3龄和4龄)显著缩短,同时显著降低了产卵量和卵孵化率;LC15和LC30处理均显著缩短了F1代褐飞虱5龄若虫的发育历期,然而,LC15处理显著延长了2龄若虫发育历期和成虫产卵前期(APOP);LC30处理显著降低了净繁殖率(R0)、世代周期(T)和总繁殖率(GRR),但内禀增长率(ri)和有限增长率(λ)未受到氟啶虫胺腈低致死浓度(LC15和LC30)处理的影响。以上结果表明氟啶虫胺腈低致死浓度降低了褐飞虱当代及子代试虫的存活和繁殖能力,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加全面的评价氟啶虫胺腈对褐飞虱的影响。3.褐飞虱对氟啶虫胺腈的抗性选育及生化机理通过室内连续39代筛选,获得对氟啶虫胺腈高水平抗性(RR=183.63倍)的褐飞虱品系,交互抗性测定结果表明氟啶虫胺腈与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嗪、噻虫胺、吡虫啉和环氧虫啶之间存在较强交互抗性,与异丙威、醚菊酯、毒死蜱之间存在低水平交互抗性,而与三氟苯嘧啶和噻嗪酮之间不存在交互抗性。增效剂试验结果表明,胡椒基丁醚(PBO)和磷酸三苯酯(TPP)分别对氟啶虫胺腈表现出2.69倍和1.48倍的相对增效倍数,且抗氟啶虫胺腈品系褐飞虱体内细胞色素P450多功能氧化酶(P450)和酯酶(EST)活力较初筛品系升高3.50倍和1.85倍,表明褐飞虱对氟啶虫胺腈的抗性与其体内P450和EST活性上升有关,推测P450可能起主要作用。4.褐飞虱对氟啶虫胺腈的抗性遗传方式及适合度代价通过抗、敏品系杂交及两性生命表研究了褐飞虱对氟啶虫胺腈的抗性遗传方式及抗性适合度代价。正、反交后代F1RS和F1SR对氟啶虫胺腈的敏感性相当,且F1RS和F1SR的显性度(D)分别为-0.16和-0.26,两者均在-1到0之间,表明褐飞虱对氟啶虫胺腈的抗性为常染色体不完全隐性遗传。F1代自交和回交后代(F2)对氟啶虫胺腈的期望死亡率和实际死亡率之间差异显著,表明褐飞虱对氟啶虫胺腈的抗性遗传由多基因控制。与敏感品系相比,抗性品系的雌成虫寿命、产卵期、总产卵量、卵孵化率和雌成虫存活率均显著降低,且成虫前期和总产卵前期(TPOP)显著延长,相对适合度为0.75,表明抗氟啶虫胺腈褐飞虱品系存在一定抗性适合度代价。5.抗、敏褐飞虱品系转录组数据库建立及数据分析为了获得氟啶虫胺腈抗、敏褐飞虱品系全面的基因转录本信息,挖掘褐飞虱对氟啶虫胺腈抗性相关基因,测序共获得372133456条高质量Clean Reads。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发现抗氟啶虫胺腈褐飞虱品系相对于敏感品系显著上调表达2倍以上的基因共有466条,显著下调表达2倍以上的基因共有178条。GO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在表皮结构成分、前体代谢物和能量产生、核苷酸磷酸化、ADP到ATP生成、嘌呤核苷二磷酸代谢过程以及含吡啶化合物的代谢过程等GO功能二级条目上显著富集。结合前章节抗性生化机理研究结果,本研究从转录组数据中共筛选出27条羧酸酯酶和54条细胞色素P450多功能氧化酶相关基因,共发现2条羧酸酯酶基因和3条P450基因在抗性品系中显著上调表达,其中P450基因CYP6ER1上调表达18.70倍,差异最显著,预测CYP6ER1可能为褐飞虱对氟啶虫胺腈抗性关键候选基因。6.褐飞虱对氟啶虫胺腈抗性相关P450基因鉴定及功能研究根据转录组数据分析和抗性生化机理研究结果,结合qRT-PCR进一步筛选和验证与褐飞虱对氟啶虫胺腈抗性相关的P450基因,研究发现共有8条P450基因CYP15G1、CYP6CS1、CYP6CW1、CYP6ER1、CYP4C62、CYP4DE1、CYP417A1和CYP419A1在抗性品系SFX-SEL(G39)中的表达水平与初筛品系(UNSEL)相比显著上调2倍以上,其中CYP6ER1上调最明显(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上调倍数达36.87倍;CYP6ER1在SFX-SEL品系抗性选育过程中不同世代的表达水平随着抗性水平上升而升高。利用RNAi技术沉默CYP6ER1后,抗氟啶虫胺腈褐飞虱品系的敏感性得到恢复。以上结果表明褐飞虱对氟啶虫胺腈的抗性主要是由于部分P450基因上调表达从而导致细胞色素P450多功能氧化酶代谢活性增强所致,且CYP6ER1在褐飞虱对氟啶虫胺腈的代谢抗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应用丙卡特罗口服液与孟鲁司特片联合治疗对肺功能、血气指标、免疫功能等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8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分组
在工业气化炉运行中发现,具有一定长径比的细长颗粒会桥接和沉积在洗涤冷却室内构件上,严重时可造成洗涤冷却室内堵渣、液位波动和粗煤气带液等问题,从而影响气化炉的稳定运
从理论上分析了出口导向模式的利弊,并结合国际环境、东亚实践和中国的国情,对中国实施出口导向模式提出了质疑,认为中国应外贸与内需并举,要在扩大内需的基础上尽可能多的参
为揭示土壤涵养水源的机制,并为山区生态治理提供依据,以三峡库首大老岭和白水头为研究区,采集温性落叶阔叶林、温性针叶林、次生混交林和茶园地的原状土样,测定土壤团聚体、
快速发展物流业,提升制造业水平,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现实中,制造业的服务需求和物流业的服务供给会出现错位,合作关系的不稳定导致产业之间较低的合作效率。
艺术家驻地英文译为"Artist In Residency"简称AIR,在西方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成熟的管理经验,近年在中国的发展也是风生水起,不少艺术机构、艺术空间开始纷纷效仿欧美设立
2-萘酚是严重污染环境和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物质,目前采用传统废水处理方法,很难将其彻底去除。超临界水氧化技术是一种新兴废水处理技术,能够对许多传统方法难以去除的有机
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百年有余,在各个历史阶段也都发挥着不同的社会作用。进入科技时代后,不得不承认有些博物馆信息化建设存在严重滞后的现象。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部门,
当前,欧债危机逐渐出现好转迹象,系统性风险已经基本缓解。欧债危机从爆发到基本解决的过程表明,提振市场信心是防范和化解主权信用风险的首要任务。我国国债风险总体上可控,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Joseph E.Stiglitz)教授曾经预测中国的城市化和美国的高科技将是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进程的两大关键因素。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