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诱导基因IFIT家族分子促进I型干扰素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bf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抵御病毒感染和诱导细胞凋亡是Ⅰ型干扰素(interferon,IFN)的主要生物学功能,因此,IFN尤其是IFN-α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病毒感染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但其在治疗恶性肿瘤,尤其是肝细胞肝癌时在患者中存有较大的疗效差异。由于IFN-α治疗产生明显的流感样副作用,患者治疗依从性较低,故而寻求IFN-α治疗疗效预判的分子靶标成为IFN-α临床应用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此外,探求IFN-α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并进行相应干预以提高患者对IFN-α治疗的反应性亦为IFN应用中的重大科学问题。  Ⅰ型IFN受体广泛表达于机体各组织细胞,Ⅰ型IFN与其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后,主要通过活化下游JAK-STAT信号通路进而促使一系列IFN诱导基因(IFN-stimulated genes,ISG)的表达,而诱导表达的ISG承担了IFN的主要生物学效应。目前,在已经发现的超过300个ISG中,它们具体的作用机制受广泛关注并仍存有较多空白。IFIT(interferon-induced proteins with tetratricopeptide repeats)家族分子包括IFIT1、IFIT2、IFIT3、IFIT5四个成员,是较早被发现的ISG.。新近研究发现IFIT家族分子能够参与MAVS(mitochondrial antiviral signaling protein)、STING(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和TBK1(TANK-binding kinase 1 protein)等分子的相互作用进而增强Ⅰ型IFN表达。但是,在IFN下游效应信号中IFIT家族分子是否发挥调控作用目前仍然未知。并且,在前期实验中我们发现IFIT家族分子在HCC患者HCC组织中表达量明显下调,提示IFIT家族分子可能对肝细胞肝癌的发展有一定抑制作用。据此,本研究以IFN治疗肝细胞肝癌为模型,旨在探索IFIT家族分子调控Ⅰ型IFN下游效应信号通路的作用和机制,并希望由此提出新的IFN治疗疗效预判的分子靶标和提高IFN疗效的新途径,为IFN的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路。  在肝癌细胞系BEL-7402和SMMC-7721中,敲减IFIT家族分子IFIT1、IFIT2、IFIT3和IFIT5均能抑制IFN-α的效应如抑制增殖、诱导凋亡和周期阻滞;在人肝癌裸鼠荷瘤模型SMMC-LTNM中,敲减IFIT家族分子能够在体内抑制IFN-α治疗疗效,提示IFIT在IFN-α效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通过检测IFN诱导表达的凋亡相关分子TRAIL(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和PML(promyelocytic leukemia protein)等,本研究发现IFIT家族分子敲减能够显著抑制IFN-α诱导的TRAIL和PML等的表达,揭示IFIT家族分子可能在IFN效应通路中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检测IFN下游信号通路中的重要信号分子,本研究发现IFN-α诱导的STAT1和STAT2的磷酸化活化在IFIT家族分子敲减的肝癌细胞株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减弱,进一步证明了IFIT家族分子对IFN下游信号的促进作用。分子机制方面研究揭示,STAT1尤其是其N端保守结构域能够被IFIT2、IFIT3和IFIT5结合,而STAT2尤其是其DNA结合结构域能够被IFIT1、IFIT2、IFIT3和IFIT5所结合。这些机制研究结果进一步提供了IFIT家族分子促进IFN下游效应信号JAK-STAT通路活化的分子基础。由此,本研究发现ISG中IFIT家族分子能够通过增强STAT1和STAT2的磷酸化进而在IFN下游效应信号中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IFIT家族分子可能成为新的肝癌IFN治疗疗效预判分子靶标和提高IFN疗效的干预手段。
其他文献
黄河流域是中国人地矛盾最为紧张的区域之一,承担着生态安全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自古以来人类和黄河始终处于共同进化的过程中,近年来伴随经济发展而来的生态保护压力也日益增加,流域水资源脆弱性和风险更甚,为化解人地矛盾,需探究城镇聚落和河流的动态耦合机制。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之际,从城乡规划、自然地理、环境考古、生态学、水文水资源、土地资源管理等多领域视角,聚焦黄河流
拐卖儿童犯罪作为一种影响恶劣的社会现象,已引起公众和学界的广泛关注。基于犯罪地理学视角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且侧重宏观分析,当前亟须聚焦犯罪热区作精细解析。本文以中国拐卖犯罪主要源区贵州省为研究区,采用文本分析、数理统计、空间计量等方法,揭示被拐儿童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及拐卖儿童犯罪的多维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1~6岁男童为核心受害对象,拐卖导致的儿童迁移以城乡间交叉流动为主。②犯罪在1944—
历史草地面积重建作为历史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区域乃至全球环境变化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但受研究客体特性与重建资料多寡的制约,目前无论是数量估算上还是空间格局重建上均非常薄弱。本文试图在客观把握中国西部地区历史草地变化趋势与特征的基础上,利用现代遥感土地利用数据和潜在植被数据,确定土地垦殖前草地植被潜在分布范围;并结合历史耕地网格数据,构建以间接扣减为核心的草地面积重建方
期刊
空间破碎化是城市空间结构研究亟待深化的重要课题。从形态、联系以及功能3个维度构建城市空间破碎化测度指标,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讨长沙城市空间破碎化的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主要结论:①城市空间破碎化可从形态分割、联系阻隔、功能失序三方面进行测度,形态分割可用平均地块面积指数表征,联系阻隔可用平均阻抗指数刻画,功能失序可用功能多样指数、邻接冲突指数来反映;②长沙城市空间破碎化呈现圈层式分异为主、扇形
基于深圳市1996—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利用景观指数、景观转移矩阵和景观扩张指数等方法探究了深圳市近20年景观格局时空变化、主要景观类型转移和建筑用地扩张模式,最后使用Binary Logit模型考察了市级和区级建筑用地景观扩张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1996—2015年,深圳市建筑用地景观优势性逐步增强,面积增加15.81%,以蔓延式(61.9%)和填充式(36.27%)扩张为主;②19
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维持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有效更新极为重要。以中国传统村落张谷英村为例,运用景观基因分析法分析了张谷英村显性物质文化景观基因与隐性非物质文化基因特征,从聚落"双修"视角提出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活化方案。研究结果显示:①显性景观基因特征为空间布局空心趋势明显,街巷系统衰退痕迹严重;民居建筑结构秩序紊乱,功能利用主体两极分化;主体建筑链条节点断裂,文明载体内涵挖掘尚浅;山川地势
集装箱码头效率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对2008—2017年长三角地区15家集装箱码头效率进行测度,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及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集装箱码头效率总体水平不高,但整体保持增长态势;纯技术效率的提高是推动集装箱码头效率增长的主要动力;长三角集装箱码头效率空间格局发生显著调整,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且近年来其空间差异向均衡化方向发展;沿海集装箱码头与沿江集装
矿山在生产过程中积累的大量数据是进行矿床分带性及矿体空间分布研究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资料 ,如何对这些资料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是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对矿床外围及深部进行成矿
城市转型发展背景下,通过疏解超大城市的非核心功能从而控制城市规模的过快增长已成为城市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北京作为首都,不仅承担着一般意义上的城市功能,同时也由于其特殊的政治地位还承担着首都的特有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北京所提的非首都功能实质上也属于非核心功能的范畴。通过对北京的研究,能够为其他超大城市的功能疏解提供借鉴。以北京市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为例,借助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数据和资料,利用有序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