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二轮债转股实施路径及定价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t7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经济的深度调整,我国经济供求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资源能源等传统产业和产能过剩行业带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快推进供给侧改革迫在眉睫。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债转股通过债权与股权的置换,能够有效缓解企业债务压力、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同时也是化解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重要手段。2016年10月10日,国务院正式出台去杠杆指导意见,我国第二轮债转股工作正式启动。  债转股问题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涉及到产权理论、资本结构理论、资产定价理论等理论,本文首先对上述理论的源头及发展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本文归纳了世界主要国家的债转股经验及上世纪末我国首轮债转股的实施经验,从国内外、宏微观经济背景入手,将本轮债转股与首轮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目的、手段等方面的差异,归结出本轮债转股具有普遍可行性的实施路径,结合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的已落地实例进行了深入具体的分析。  由于实施路径的变化,债转股定价趋于市场化,影响因素更具多样化,本文从商业银行的立场出发,以假设清算法下可回收债权价值作为债转股价格的下限,运用2007年至今破产重整上市公司及可比公司的数据,对影响债转股定价的因素进行了研究。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公司规模越大,重估资产价值越高;偿债能力对重估资产价值几乎没有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强,重估资产价值越高;产业增速慢于宏观经济增速的行业的公司(处于产业成熟期的公司),重估资产价值较高。公司是否归属于第二产业,对重估资产价值无显著影响。  最后,本文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配套设施、防范逆向选择、创新实施路径三条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公正客观的价值评估能够确保双方企业以及投资者的利益,是周期性行业进行投资、股权交易、兼并重组以及管理决策等活动的核心技术环节,也是国民经济有序发展、产业研究和政策制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全党要自觉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这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
伴随着我国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深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形成了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商业养老计划三大支柱。近年来随着我国养老保障覆盖面的不断
土地财政在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财力支持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如房地产畸形发展、耕地严重流失、失地农民福利水平下降等问题,同时也影响社会的稳定以及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