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的基本生活水平慢慢在提高,但是仍有不少家庭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家庭的经济状况不能满足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开支,当生存需求得不到保障时,会滋生出很多不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因素与状况,所以经过国家的探索和研究,国务院于1999年9月颁布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同年10月1日,国家开始全面实施“条例”。在2007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决定制定并推行农村低保政策。但是,现行的居民生活最低保障政策在制定上仍然有很多没有涉及到的方面,也会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一定的执行问题。第一章为本文的绪论部分,包括文章选题背景及意义、相关概念界定、理论依据、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方法与思路,介绍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为后文的深入研究做好基础性理论背景。第二章本文介绍了我国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现状,以及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在我国的发展和改革过程,介绍了国内部分地区在低保政策推行时的先进之处。同时,对国内低保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总体面临的问题进行总结梳理,确立本项研究的可行性。第三章通过总结分析甘肃省调研点各地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梳理出各地在确认和划分低保对象时所用的方法和依据,同时指出低保政策在各调研点推行时所反映出的低保政策退出机制不够完善、低保对象分类标准缺乏硬性指标、低保政策缺乏和其他扶贫政策的交互、城市与农村低保标准差距大和农村低保分类金额相差大等现行政策的不足之处。第四章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分析,利用图表直观地展示甘肃省各地在执行政策时遇到的问题,反映了低保动态管理不规范、各部门联动机制不完善、低保基层工作力量薄弱且专业素养低、部分村民对低保认识不足、低保政策执行不灵活等需要进一步改善的问题,同时分析了普通居民对低保政策执行过程的影响,总结了现行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遇到问题的主要原因。第五章为对现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改善建议,提出完善政策内容,优化收入核对管理制度和流程,同时需要加强对经济审查执行力度并有效强化执行主体的执行能力,通过加强和低保政策受惠群众的交流工作,营造良好的政策执行环境。政策分析研究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了解各地方不同的民生状态下,政策是否能得到有效执行,以及当地政府部门推行的相关条例是否能支持政策的良好发展。政策执行力的提高可以有效节约社会资源,使得国家和人民的经济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和分配,使低保政策真正惠及最需要的人群,也能改变我国主要以“经济救济”为主的救济方式,常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执行方式的改变或许会让以前只能被动地等救济,变成主动地脱离救济。居民普遍认知水平的提高,也能帮助政策的执行走上更全面更先进的道路。本文在研究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实现政策的优化创新,帮助提高社会经济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以提高保障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确保政策的有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