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合肥市城郊区40岁以上不同糖耐量人群中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布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以期为高血糖人群中慢性肾脏病的早期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12年4月至2012年12月在合肥市郊区4个社区40岁以上9 986名汉族居民中开展“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肿瘤发生风险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根据入排标准,最终纳入本研究的受试者为8507例,其中糖耐量正常(NGT)受试者5709例,糖调节受损(IGR)受试者2095例,糖尿病(DM)受试者703例。所有受试者均接受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主要内容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收缩压、舒张压、腰围、臀围、脂肪肝、心脑血管疾病史等。同时给予调查对象相关的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1小时血糖(1h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肌酐(Scr)、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氨酶(γ-GT)、糖基化血红蛋白A1c(HbA1c)等。应用肾脏病膳食改良试验(MDRD)公式计算eGFR。对不同糖耐量人群中的eGFR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了解影响糖代谢异常人群中eGFR的相关因素。结果:(1)与NGT组相比较,IGR组和DM组的年龄、SBP、DBP、FBG、1hPG、2hPG、HbA1c、血Scr、TG、TCH、LDL-C、ASL、ALT、GGT、冠心病检出率、脂肪肝检出率均显著增高(P<0.05),而血HDL-C、eGFR均显著降低(P<0.05)。与IGR组相比较,DM组中SBP、DBP、1hPG、2hPG、HbA1c、血Scr、TG、TCH、LDL-C、ASL、ALT、GGT、脂肪肝检出率均显著增高(P<0.05)。此外,与NGT组相比较,IGR组腰围显著增高(P<0.05),而DM组则无显著差异(P>0.05);DM组男性比例显著增高(P<0.05),而IGR组则无显著差异(P>0.05)。(2)在NGT组中,eGFR正常人群比例为64.8%,轻度下降人群比例为33.5%,中重度下降人群比例为1.7%;在IGR组中,eGFR正常人群比例为54.4%,轻度下降人群比例为43.2%,中重度下降人群比例为2.4%;在DM组中,eGFR正常人群比例为48.5%,轻度下降人群比例为47.1%,中重度下降人群比例为4.4%。与NGT组相比较,IGR组和DM组的eGFR正常人群比例、轻度下降比例、中重度下降比例均显著增高(P<0.05)。与IGR组相比较,DM组中eGFR正常人群比例、轻度下降比例、中重度下降比例也均显著增高(P<0.05)。(3)分别将男女IGR、DM组人群根据年龄分层,发现在男女不同年龄组间出现eGFR<60ml/min/1.73m~2的患者比例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4)在IGR人群中,根据eGFR进行分层分析,发现与eGFR正常组相比较,eGFR轻度下降组以及中重度下降组中脑卒中、冠心病、MS的检出率逐渐增高(P<0.05);中心性肥胖检出率在中重度eGFR下降组高于轻度下降组(P<0.05),但与eGFR正常组相比较,eGFR轻度下降组中心性肥胖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而心肌梗死、脂肪肝的检出率在eGFR正常组、eGFR轻度下降组以及中重度下降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5)在DM人群中,根据eGFR进行分层分析,发现与eGFR正常组相比较,eGFR轻度下降组以及中重度下降组中冠心病、MS的检出率逐渐增高(P<0.05);脑卒中检出率在中重度eGFR下降组明显高于正常组以及轻度下降组(P<0.05),但与eGFR正常组相比较,eGFR轻度下降组脑卒中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心肌梗死、脂肪肝、中心性肥胖的检出率在eGFR正常组、eGFR轻度下降组以及中重度下降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6)在总体人群中,根据eGFR进行分层分析,发现与eGFR正常组相比较,eGFR轻度下降组以及中重度下降组中年龄、中心性肥胖检出率、脑卒中检出率、冠心病检出率、MS检出率、SBP、1hPG、BMI、腰围、FPG、2hPG、HbA1c、血Scr、LDL-C、TG均显著增高(P<0.05),其中与轻度下降组相比较,重度下降组中年龄、冠心病检出率、SBP、2hPG、血Scr、LDL-C、TG均显著增高(P<0.05),而中心性肥胖检出率、脑卒中检出率、1hPG、BMI、腰围、FPG、HbA1c在eGFR轻度下降组与重度下降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eGFR正常组以及eGFR轻度下降组相比较,eGFR中重度下降组中男性比例、血脂紊乱检出比例明显增高,HDL-C明显降低(P<0.05),而eGFR正常组与eGFR轻度下降组间男性比例、血脂紊乱检出比例、HDL-C均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间在心肌梗死检出率、脂肪肝检出率、DBP、ALT、AST、γ-GT也均无显著差异(P<0.05)。(7)以eGFR为因变量,以年龄、性别、BMI、腰围、SBP、DBP、TCH、TG、HDL-C、LDL-C、HbA1c、1hPG、2hPG、Scr、ALT、AST、γ-GT为自变量,行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影响高血糖人群eGFR改变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LDL-C、腰围、Scr水平,增高的年龄、LDL-C、腰围、Scr水平可以增加高血糖人群eGFR降低风险,而HDL-C则为影响高血糖人群eGFR改变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1)合肥市城郊区40岁以上人群中,随着血糖水平的逐渐增高,eGFR呈降低趋势。(2)与正常糖耐量人群相比较,在高血糖人群中,eGFR正常的人群比例降低,轻、中重度下降人群比例增高。(3)无论在IGR人群还是在DM人群中,eGFR均呈增龄性降低趋势。(4)无论在高血糖人群还是在整体人群中,eGFR均与脑卒中、冠心病、MS、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发病密切相关。(5)影响高血糖人群eGFR改变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LDL-C、腰围、HDL-C水平。(6)控制体重、血脂、血压对高血糖人群并发肾脏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