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区生态修复的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chie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土丘陵区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结合体,生态平衡为人类提供生存环境,经济发展为人类社会提供动力支持,社会进步为人类发展的组织力量和目标。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作为区域持续协调发展的关键问题,不仅为剖析其动态演化过程及内在机理,寻求协调发展提供路径,而且对平衡生态环境、保持经济发展及推动社会进步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在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等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生态、经济及社会问题,尤其在生态相对脆弱的黄土丘陵区,如何将生态建设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通过生态修复实现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就显得更为重要。基于上述研究背景和现实需要,本文以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为研究内容,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协调发展理论以及系统理论,借助统计数据和调研数据,依据DPSIR(Driving force, Pressure, State, Impact, Response)概念框架,采用统计描述性方法、模糊隶属度协调发展模型、变异系数协调发展模型、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及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EES系统DPSIR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以评价生态修复过程中生态-经济-社会静态、动态、时序、空间格局为核心内容的协调发展分析框架,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影响协调发展的主控因子,进而为区域实现EES系统协调发展提供有效可行的对策建议。论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构建EES系统DPSIR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在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提出的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梳理剖析的基础上,依照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和研究重点,借鉴现有的相关指标,以DPSIR概念框架模型为指标构建的依据,从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系统构建县域和市级不同行政单位的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随着经济和社会日益发展的这一“驱动力”不断增强,人类以大力开发能源等方式来满足其生产和生活的需求,无疑对EES系统形成了巨大的“压力”,使生态环境、经济总量、社会结构等原有的“状态”发生改变,直接“影响”着生态环境、经济质量和人民生活等方面,通过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实施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调整生态环境、经济政策与社会制度,对这些变化做出“响应”,从而减缓环境压力,维持生态、经济和社会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由生态环境状态、问题、治理措施;经济总量、质量、结构;人口、社会结构、社区发展及人民生活等多方面构成EES系统DPSIR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共计10类32项)。(2)运用模糊隶属度—灰色系统动态预测协调发展评价模型时序分析以黄土丘陵区志丹县为县域实证研究对象,在对生态修复对研究区生态-经济-社会的影响的统计描述的基础上,依据DPSIR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对EES系统协调发展进行1997~2010年时序的静态及动态评估,并对其2011-2015年协调发展度进行灰色系统动态预测。对EES系统综合指数分析得出:生态指数整体呈波动式上升的趋势。最低值为1998年的0.135,最高值为2010年的0.719,明显高于14年均值0.501;经济指数存在较大差异,其均值为0.386,整体大致可分为快速发展(1997—2005)和稳定发展(2006—2010)两个阶段;社会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在指数分析基础上,通过对生态-经济系统、生态-社会系统与经济-社会系统彼此间的协调度、发展度及协调发展度分析,表明两两系统间都没有实现协调同步发展,大多属于严重失调状态。从一定意义上讲,生态-经济-社会是一个有机的复合统一体,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忽略任何一个子系统从单因素分析,都不能客观科学的评估EES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进一步对EES系统协调发展综合分析评价得出:志丹县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的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三者指数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不同程度的增长,并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经济水平的提高及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EES系统的发展趋势更为协调。通过预测分析表明:志丹县未来应该在巩固现有生态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依然大力发展经济和社会,实现EES系统持续协调发展。(3)运用变异系数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及Arcgis技术时空分析依据DPSIR协调发展指标体系,以黄土丘陵区榆林市为市级研究客体,对1997-2011年榆林市12个县区EES系统的协调发展度时空分析。从时序分析得出:纵观15年间的发展态势,EES系统指数呈上升趋势,并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发展势头,居于不同的地位,可以分为生态主导地位(1999-2009)、经济发展主导地位(1997-1998)、社会进步主导地位(2010-2011)三个阶段。EES系统协调发展趋于好转,但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发展类型分为衰退失调类(1997-2006)、亚协调发展类(2007-2008)、协调发展类(2009-2011)三个阶段;从空间格局分析,EES系统协调发展县际差异显著,形成中心地带和南北两端三个等级板块,呈现由分散到集中,核心—边缘的空间格局。(4)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影响EES系统协调发展的主控因子,通过对其分析,从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生态建设一体化、加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产业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正>新版初中英语新目标教材的听力材料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特点,紧扣单元话题,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取材广泛,内容丰富、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教材中的每一个单元都包含了至
自Tepper(2000)提出不当督导的概念之后,不当督导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过去的研究发现,不当督导会带来一系列负面情绪、负面心理、负面行为和消极绩效,因此,本研究欲在前
以江西省凤来大桥为例,开展了对石板拱桥这种我国最常见的桥型进行拓宽提载的技术研究与施工实践,另外,对大桥应用到的其他加固技术进行了介绍,以达到拓宽提载石拱桥的目的。
近年来,学校文化及其建设问题越来越成为教育改革深入的热点话题。本文从学校文化的内涵、学校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学校文化建设研究的展望及出路等几个方面,对已有的
<正> 《易龙图》简称《龙图》,陈抟著。陈抟(?—989),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人,字图南,自号“扶摇子”。周世宗赐之号“白云先生”,宋太宗太平兴国九年(984)赐号“希夷先生”
针对家用燃气热水器排烟气流速流量实时检测的需求,研究了基于文丘里效应的检测装置,设计了与燃气热水器排烟管相连接的文丘里管结构,开发了基于虚拟仪器平台LabVIEW的检测系
2002年共出版、发表辽金史著作、论文460余部、篇,其中著作37部,论文430余篇。目录分为专著、总论、史料与文献、政治、经济、民族、人物、元好问、社会、文化、文学、宗教、
中小学计算机教学为个人计算机教育的基础,也为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当前初中计算机教育因为各种原因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了。从教学内容、教育观
在中国肉牛“北繁南育一北牛南调”的格局下,“肉牛运输应激综合征”即因长途贩运所致的多种应激原(如热、冷、风、雨、饥、渴、挤压、惊吓、颠簸、合群、调料、体力耗费、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