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拷贝glgC马铃薯体内表达研究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qiling1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淀粉是人类重要的能量来源和工业原料,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淀粉以其特有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成为了不可替代工业原料。尽管我国是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水平较落后,其重要的原因之一是马铃薯淀粉加工品质低下,生产效率不高。   由于马铃薯为四倍体无性繁殖作物,天然杂交与基因重组机会小,自然突变体极少,故常规育种方法的目的基因极其匿乏,育种难度大。而引进品种又存在自然和生产条件的不适应,无法解决淀粉加工品质和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分子育种和常规育种结合正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因此,研究马铃薯淀粉生物合成途径,发现、识别和改良马铃薯基因,由此来创新种质,成为解决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根本途径。   在植物淀粉合成中,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是一个起关键性调节作用的酶。它催化合成的ADP-葡萄糖是合成直链和支链淀粉的底物。在细菌合成糖原的过程中,glgC基因的作用等同于植物中的AGPase编码基因,并且对昼夜调控不敏感。已有学者将定点突变的glgC转入马铃薯中以提高淀粉含量。本研究将双拷贝glgC在马铃薯体内表达以替代对昼夜周期调控敏感的马铃薯AGPase,探索不同拷贝数glgC对马铃薯淀粉生物合成的影响。   本研究获得以下结果:一、构建了由CaMV35S+GBSSI启动的双拷贝glgC植物表达载体pC-YXI;二、构建了山GBSSI启动子启动的双拷贝glgC植物表达载体pC-YXII;三、通过农杆菌转化系统将构建的两个植物表达载体转化至马铃薯体内;四、通过PCR、Southern blot检测方法,获得含不同glgC拷贝数的转基因马铃薯阳性转化子苗10株;五、将筛选出的阳性马铃薯转化子试管苗经过炼苗后,移栽至花盆内,获得马铃薯块茎。
其他文献
本研究利用辽河油田石油污染土壤筛选分离正十六烷降解菌,并对所分离菌株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及分类鉴定,同时监测其对正十六烷的代谢活性。利用模拟土壤的泥浆体系的正十六烷降解实验验证功能菌株对土壤污染环境的适应性。通过辽河油田油井周边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及电动修复实验,观测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目标降解菌及微生物整体群落的生长及代谢活性变化特征,由此明确目标降解菌在有机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价值。研究的主要结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