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4例肾上腺肿瘤的临床特点分析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PT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肾上腺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病理特点。   方法:   回顾分析2011-2012年经手术治疗的284例肾上腺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CT扫描和病理诊断。   结果:   皮质醇腺瘤发病年龄均值为40.4±11.8,除与囊肿46.3±12.1相近(P>0.05)外,与其他肿瘤:醛固酮腺瘤49.3±15.5,无功能腺瘤53.5±11.1,嗜铬细胞瘤49.15±10.9,髓脂肪瘤53.6±11.3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质醇腺瘤男女比例1∶26,与其他肿瘤男女比例(醛固酮腺瘤4∶5,无功能腺瘤31∶60,嗜铬细胞瘤2∶3,髓脂肪瘤3∶2,囊肿9∶8)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6.8%皮质腺瘤最大径小于3cm,74%的嗜铬细胞瘤、100%的髓脂肪瘤、77%的囊肿最大径位于3-10cm范围内。醛固酮腺瘤组与嗜铬细胞瘤组,两组在≥200mmHg范围内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59%、54%,其次为180-199mmHg范围,所占比例为32%、31%,皮质醇腺瘤组在160-179 mmHg范围内所占比例最高为38%。有功能嗜铬细胞瘤最大径均值为(4.2±1.7)cm,无功能嗜铬细胞瘤最大径均值为(6.1±2.3)cm,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16,P=0.029)。   结论:   皮质醇腺瘤的发病年龄最小,且发病的男女比例与其他肿瘤均有差异,女性明显多于男性。皮质腺瘤直径最小,小于嗜铬细胞瘤、髓脂肪瘤、囊肿。嗜铬细胞瘤中,有功能嗜铬细胞瘤小于无功能嗜铬细胞瘤。醛固酮腺瘤与嗜铬细胞瘤的最高收缩压分布特点相似且血压升高程度往往很高,皮质醇腺瘤血压升高往往较低。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重点专项“人工微结构中的量子、类量子效应及功能集成光子芯片”项目的研究成果,介绍了项目在光子态的产生及其多维度调控
目的: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据妇科恶性肿瘤之首。由于其起病隐匿且缺乏早期诊断手段,大多数患者初次就诊时已发展为卵巢癌晚期,甚至广泛转移,手术
高等植物必须固着在土壤中生长,因此其生长发育与环境密切相关.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植物演化出一套非生物逆境的适应机制.而蛋白泛素化修饰作为真核生物特有的蛋白翻译后修饰,
目的应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 TEG)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患儿的总体出凝血紊乱状态,探讨SLE患儿不同的疾病状态与出凝血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