锰酸镧陶瓷掺杂改性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yang97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掺杂锰酸镧陶瓷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新型功能材料,在一定的掺杂条件下,可发生顺磁-铁磁(PM-FM)及绝缘态-金属态(I-M)二级相变,相变前后材料的红外发射率发生明显变化,在相变温度以上材料的红外发射率高,能较好的散热,而在相变温度以下红外发射率低,能较好的保温,将这一性能应用于航天器,可大大简化航天器热控系统设计,实现航天器的主动温度控制。本文研究了一价碱金属钠、钾及钠与稀土元素钕二元复合掺杂的锰酸镧陶瓷材料。对材料制备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单相的掺杂锰酸镧陶瓷粉体材料,然后高温烧结制备了掺杂锰酸镧块体材料,测试了材料的密度、硬度、居里温度、红外发射率等物理、力学性能,并对材料进行XRD分析、SEM微观分析、EDS微观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对材料的烧结温度、保温时间、成型压力等工艺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影响掺杂锰酸镧块体材料力学性能的因素有压制压力、造粒过程、烧结温度与保温时间等,通过合适的压制和造粒过程、合理的烧结温度与时间才能制备出性能良好的块状样品。La1-xNaMnO3与La1-xKxMnO3在x=0.1-0.4范围内居里温度随着掺杂量x的增加而升高。La0.8-xNdxNa0.2MnO3在x=0.1-0.6范围内居里温度随着掺杂量x的增加而降低。不同成分掺杂锰酸镧材料室温红外发射率均随掺杂量的增加而降低。镜磨后样品的红外发射率比镜磨前总体上小了大约0.15。相同成分掺杂锰酸镧材料在8-14μm波段的红外发射率高于3-5μm波段红外发射率。
其他文献
随着地球环境的恶化,人们已经意识到清洁能源的重要性。由于氢气的高燃烧效率和相对便宜的成本等优点,近些年,在学术界引起广泛的研究热潮。电解碱性水制氢技术有电解效率高、制
从现代国家的视角来看,美国联邦司法机构的存在和扩张是理所当然的.在实践中日益完善的全国性法律体系能够满足国家的各种需求,维护法治与公平正义.这一历史进程就是“进步”
自英属北美殖民地建立以来,欧洲古典文化在新大陆生根发芽,美国的建国者深受其影响,在美国革命时期频频利用古典文化资源来推动独立之进程.其中,古代罗马的历史尤为受到重视.
本论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黄河口沉积物固结后再悬浮及输运过程研究”(项目号:40876042)为依托,对现代黄河三角洲岸滩沉积物的临界侵蚀剪应力进行了研究。主要开展
随着同步带传动向高带速、长距离、高负载的方向发展,对于同步带传动的动态特性的掌握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对同步带传动的动态特性研究主要集中在纵向振动和横向振动的独立
学位
公元9世纪初拜占庭帝国在希腊地区进行了密集的移民活动.当时的编年史作家塞奥法尼斯认为,皇帝尼基弗鲁斯一世在经济上的贪婪是促成其频繁移民的原因.考虑到塞奥法尼斯敌视尼
罗马共和国的对外战争是罗马史研究最为经典的论题之一,20世纪80年代后扩张性帝国理论成为学界主流,立足于经济利益和军事文化两大要素.值得注意的是,罗马对外战争的性质和作
太平洋战争后期,由日本中国史学者宫崎市定等人起稿、东亚研究所编撰的《异族统治中国史》出版问世.日本军政当局通过东亚研究所对东方文化学院、东方文化研究所的课题委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