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楝子和茶叶的抗精神疾病成分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wa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抑郁症、焦虑症和睡眠障碍为常见的精神疾病,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其发病与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5-HT)和褪黑素(melatonin,MT)等神经递质含量降低及受体功能下降有关。5-HT和MT受体的激动剂和拮抗剂常被用作临床治疗药物使用。川楝子(Melia toosendan)具有疏肝解郁功效,而中医认为大多精神疾病与肝郁有关,因此,川楝子被推测可能具有一定的抗精神疾病活性;茶叶(Camellia sinensis)据报道具有兴奋神经系统的功能,本课题组前期活性筛选表明茶叶提取物乙酸乙酯部分在340.00μg/mL浓度时对5-HT2C受体和MT1受体的激动率分别为90.10%和71.65%。  为了明确川楝子和茶叶中的抗精神疾病活性成分,本研究利用各种色谱方法(常压柱层析:硅胶、Sephadex LH-20;中压液相色谱;半制备HPLC)从川楝子和茶叶中共分离到柠檬苦素类三萜、木脂素、黄酮、生物碱等93个化合物并用多种波谱分析方法(IR、UV、MS、1D-和2D-NMR)鉴定了其结构,从中发现新化合物9个,首次分离化合物26个(包括3个首次得到的生物碱类天然产物)。同时,测定了部分化合物对5-HT2C和MT1受体的激动活性,其中,分离自川楝子的化合物34在1.02 mM浓度时对MT1受体的激动率为57.77%,化合物64在1.07 mM浓度时对5-HT2C受体的激动率为77.08%;在活性跟踪指导下,从茶叶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活性化合物(77、79-85)分别在0.95、1.12、0.96、0.98、1.10、0.98、1.16和1.06 mM浓度时对MT1受体的激动率依次为144.91%、89.42%、92.65%、287.97%、83.43%、95.56%、133.92%和382.71%,本论文初步探讨了这些活性化合物的构效关系并揭示了茶叶调节MT1受体功能的活性成分。  本研究丰富了川楝子和茶叶的化合物类型,初步揭示了其抗精神疾病活性的物质基础,为进一步研究川楝子和茶叶的抗精神疾病活性提供了参考。另外,论文综述部分对楝属植物和茶叶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为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第一章 川楝子化学成分与活性研究  第二章 茶叶化学成分与活性研究  第三章 楝属植物和茶叶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其他文献
本论文由三章组成。第一章详细论述了唇形科植物羽萼木(Colebrookeaoppositifolia)腺毛及叶中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功能研究;第二章详细介绍了爵床科植物南一笼鸡(Paragutzlaf
198O年锦州地区7个县、23个社(所)、34个生产队开展了棉花地膜覆盖多点试验、示范,实收面积75.1亩,平均亩产177.7斤.不覆盖的对照,面积32.1亩,平均亩产143.8斤.覆盖比不覆盖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是新课程改革追求的核心目标之一.本文阐述了在化学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电视文艺作为荧屏节目的主干之一,已经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是广大人民群众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电视文艺节目,是要促使人们振奋精神、鼓舞斗志、培养、陶冶人们的高尚情操和奉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经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后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2月~2018年9月期间于本院住院治疗的5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时间分为
自古以来种水稻都要赤脚下水田,躬腰栽插,颇费劳力。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试验成功一种新型栽秧法,叫抛秧种稻。方法很简单,分两个步骤:1、育苗,用特制的塑料小方格盘育苗,
语言作为一种符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交流和传达信息的工具。这些传达的信息既反映人的生产活动,也反映人的思想活动。把这些生产活动和思想感情放在一定的社会里,就形成了一定
本论文由五章组成。第一章至第三章对夹竹桃科(Apocynaceae)鸡骨常山属糖胶树(Alstonia scholaris)、山橙属景东山橙(Melodinus khasianus)和鳝藤属平脉藤(Anodendron formic
进入高三,习题教学占很大比重,习题讲评是否到位,很大程度上制约复习教学的质量与效益.开展“说题”活动进行优化习题教学的尝试,尽可能地达到使差的学生变好,好的学生变优的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