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门白酒草叶斑病的诊断及其病原菌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门白酒草(Conyza sumatrensis)是19世纪初侵入我国的一种重要的外来入侵物种,是危害麦类、玉米、蔬菜、豆类等多种农作物和生态环境的恶性杂草。通过近几年对重庆市不同地区的苏门白酒草进行调查,在苏门白酒草上发现一种新的病害,即苏门白酒草叶斑病。本研究对这种新病害进行了诊断鉴定,分离病原菌,筛选苏门白酒草的生防真菌并研究其主要生物学特性。苏门白酒草叶斑病的诊断.苏门白酒草在田间自然条件发病的病斑呈长梭形或椭圆形,外缘有淡黄色晕圈,中部组织死亡呈褐色。随着时间的增长病斑扩大呈梭形大斑,最后整个叶片死亡。常规组织分离获得病原菌,它们在室内叶片接种后产生的病害症状与田间相同,一般3d后可见明显的病斑,到8d后叶片可部分或完全枯死。从接种叶片的病斑上再分离可获得同样的病原菌。苏门白酒草叶斑病的病原菌分离.通过组织分离和纯化和柯赫氏证病程序,从采自于重庆北碚区、合川区、沙坪坝区等地苏门白酒草叶斑病上获得了3个致病菌株,其中SMBC-22菌株致病性最强,叶片接种发病率达100%,病情指数达75%以上,由此认为该病原菌在苏门白酒草的生物控制中可能具有应用价值,所以对其进行了分类学鉴定和主要生物学特性分析。叶斑病菌SMBC-22的形态学鉴定.菌株SMBC-22在PDA培养基上的菌落呈圆形或近圆形,边缘整齐,表面轮纹状,后期同心轮纹隆起较明显。菌落较薄,初期表面白色,逐渐变为灰白色;气生菌丝不发达,绒状;菌落背面初期也为白色,培养3d后逐渐转变成黑褐色,最终基部形成黑灰相间的纶纹。菌落适宜生长温度为15-30℃,最适生长温度为28℃。菌丝无色,分枝,具隔,直径3.1-4.6μm。在PDA培养基上光暗12 h/12 h条件下培养8d后开始形成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器黑色,散生、埋生或半埋生于培养基中,球型或近球形,直径72-140μm,顶端有孔;分生孢子器中以瓶梗式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椭圆形或卵形,无色,单胞,部分细胞中部有溢缩,大小为(4.5-5.8)μm×(1.6-2.1)μm,有1-2个油球。根据这些病菌的特征,参考相关的资料将该病原菌初步鉴定为茎点霉属(Phoma)。SMBC-22的分子鉴定.提取SMBC-22菌株的基因组DNA,用真菌的通用引物ITS4和ITS5进行PCR扩增得到约500 bp的rDNA-ITS区段。同时用LROR和LR7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约为1300 bp的rDNA-LSU区段。扩增产物测序后提交到NCBI GenBank获得登录号分别为HQ645974和JF966194。通过在GenBank进行Blast对比分析,并构建了相关真菌种类的系统进化树,由此得知该菌株的ITS序列与已有巨腔茎点霉(phoma macrostoma)菌株DQ474092处于一个最小的分枝内,相似性达到99%,而其LSU序列与巨腔茎点霉的菌株序列GU238096处于同一分枝内,相似性也为99%。两个序列与茎点霉属其它种类菌株的相应序列的相似性都小于98%。据此,最终鉴定SMBC-22为巨腔茎点霉(P. macrostoma)。SMBC-22的相关影响因子测定.通过实验观察到菌株SMBC-22最适培养基为PDA培养基,产孢量也最大,菌落最适生长温度范围为22-30℃,最适产孢温度为28℃,分生孢子在10-30℃之间均可萌发,最适孢子萌发温度为25℃;该菌在pH 6.0-9.0范围内可较好地生长,pH 8.0最适宜产孢;分生孢子在pH 5.0-11.0均可萌发,最适萌发pH值为7.0。该病原菌对葡萄糖、蔗糖两种碳源及酵母浸膏、硝酸铵两种氮源利用率最好,在葡萄糖和硝酸钾上菌落长势、菌丝重量和产孢量大;光暗交替的环境更易菌株生长,在光暗16h/8h条件下菌株产孢浓度最大,而光照条件对菌株孢子萌发影响不显著。另外,菌株分生孢子要相对湿度在90%以上时才能萌发。在相对湿度到达100%时,孢子萌发率为最高74.6%。同时通过测试,分生孢子的致死条件为60℃下处理20 min。SMBC-22寄主范围的测定.本研究通过测定SMBC-22菌株对6个科18个种的植物(禾本科的小麦、玉米、水稻,茄科的茄子、辣椒、番茄,十字花科的油菜、白菜、萝卜、甘蓝,豆科的四季豆、豇豆,苋科的菠菜和葫芦科的黄瓜、南瓜、西瓜、冬瓜、丝瓜)是否具有致病性,来判断其寄主范围。接种15 d后观察没有引起任何作物植株发病。同时,用SMBC-22菌株的培养滤液和分生孢子萌发液处理供试作物种子和作物植株后,作物种子的萌发率以及植株的生长与清水空白对照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苏门白酒草病原菌SMBC-22及其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对这些主要的经济作物都没有致病力。即该病原菌对作物的安全性高,具有发展成为苏门白酒草生防因子的潜力。SMBC-22粗毒素的提取与致病活性测定.本研究用乙酸乙酯萃取了苏门白酒草病原菌SMBC-22的粗毒素,通过针刺法和叶圆片法检测,所提毒素对苏门白酒草具有很强的致病活性,而对经济作物没有致病活性。另外测定了pH、温度等因素对粗毒素致病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毒素在pH为5.0-11.0的范围、温90℃及以下的温度范围内内均可以表现出一定的致病活性。通过调查田间苏门白酒草的发病情况,观察到一种叶斑病在苏门白酒草上发病较为常见,判定其可能对防控苏门白酒草具有一定的效果,于是对这种新病害的样本进行采集,通过柯赫氏证病法则确定其病原菌,并鉴定为巨腔茎点霉(P. macrostoma),本研究中还测定了该病原菌及其次生代谢产物对常见经济农作物的致病性,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对这些经济作物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使得该菌具有成为苏门白酒草生防菌的潜力和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筛选八角茴香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八角茴香的综合利用与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八角茴香多酚含量为评价指标,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采用加热回流提取。考察提取时
铁路运营管理自动化是从应用电子计算机开始实现的。国外铁路最早应用电子计算机是美国和加拿大铁路,从1954年开始的。其次是日本国营铁路,从1957年开始的。再次是法国国营
背景及意义目前,辅助生殖技术作为一个医学界的新技术和热点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实验室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使得胚胎学家进行精细的胚胎培养而提供给患者优质的胚胎,但试
传统的乳酸菌发酵类饮品主要是以牛乳为原料。与牛乳动物蛋白相比,我国植物蛋白资源更加丰富,且与之在氨基酸组成上具有互补作用。以植物蛋白代替动物蛋白生产乳酸菌发酵饮料
近年来,越南成为东南亚地区一个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之一。在吸引外资的方面,越南更是成为东南亚吸引外资的新星。自1986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越南通过引进和利用外商直接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加快,新建高层楼房如雨后春笋。由于土地规划、楼盘开发、资金周转不同步等原因,出现了在市区内密集建筑群中兴建基坑建设新楼的情况。基坑施工过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已成为山区高速公路跨越山谷、河流的主要结构形式。对于百米以上的超高墩连续刚构
为了阐明不同强度UV-B对黄连体内小檗碱合成代谢的初步调控机理及黄连对UV-B的生理响应。试验设置了CK(自然光)、UL(0.05 W·m-2)、UM(0.10 W-m-2)、UH (0.20 W-m-2)4个处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工业机械正朝着大型化、自动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同时,机械传动向大功率、高速重载、运转平稳、低噪声、高效率方向快速增长。弧齿锥齿轮是实现
目的:观察益气通脉方改善老年患者髋部大手术后血栓前状态预防下肢深静脉形成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骨科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