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进一步总结超声引导下甲状腺微波消融治疗的适应症、手术技巧、并发症及其相关原因的分析,为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结节的预防和治疗相关并发症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自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外科因甲状腺良性结节行微波消融治疗50例患者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前结节的位置及血流情况,使用的手术技巧,穿刺路径等。对比分析结节的血流情况与术中术后出血的关系,结节位置与喉返神经损伤的关系,不同穿刺路径与出血及喉返神经的损伤的关系,不同手术技巧的应用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结果1、所收集的50例患者共78枚结节,均通过微波消融治疗,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术中及术后患者出现疼痛者12例,大部分均可耐受,2例须使用镇痛药物。术中及术后并发出血者5例,压迫后均可止血。术后出现喉返神经损伤者(包括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共3例,2例于术后12小时内恢复,1例术后1月恢复正常。术后出现horner’s综合征1例,术后2月恢复正常。所有病例均无甲减、穿刺部位感染等并发症。2、结节中不同的血流信号与术中、术后出血发生率不同。有多条血流信号(3级)的结节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其中,多条血流信号的结节比无血流信号及可见点状血流信号的结节出血的发生率高(P<0.05)。不同结节的位置对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不同,紧贴后包膜的甲状腺结节(4级)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远离甲状腺包膜后内侧的结节(P<0.05)。3、峡部进针并发症的发生率小于侧颈部进针(P<0.05),应用杠杆撬离法并发症的发生率小于未应用杠杆撬离法的并发症(P<0.05),移动消融法的应用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应用液体隔离带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小于未应用液体隔离带(P<0.05)。不同预防措施下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结节的血流越丰富,出血风险的发生率越高;结节的位置离气管食管沟越近,并发喉返神经损伤的概率越大;2.选择峡部作为穿刺路径,术中应用液体隔离带、杠杆撬离法可以减少微波消融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操作的安全性;3.在微波消融的过程中,选择适当的预防措施可以减低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