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ysome_9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是流动性不足的突出问题,流动性不足困扰着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但20世纪以来,商业银行体系流动性逐步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不足向充足转变。而在此过程中,尤其是2005年后,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日益突出,给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带来诸多负面影响。2007年,针对银行体系流动性偏多、货币信贷扩张压力较大、价格涨幅上升的形势,中央银行将货币政策逐步从“稳健”转为“从紧”。在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的综合影响下,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过剩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这些宏观调控措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造成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因而也不能避免银行存贷差进一步扩大的发展趋势,因此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仍存在进一步加剧的可能,其带来的潜在危害不容忽视。研究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仍然有很必要。   在此背景下,本文采用比较研究法、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展开了对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的研究。本文首先对当前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概念进行了清晰界定:它既不是资产流动性能力的过剩,也不是负债流动性能力的过剩,而是银行流动性资产的过剩。其次,文章从超额准备金、存贷差规模、M1与M2缺口以及货币市场交易成交量四个角度来分析宏观调控下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最新状况。在得出仍存在流动性过剩结论的基础上,文章从存款和贷款两个方面入手探究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再次,文章分析了过去中央银行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及其影响,并在从紧货币政策的背景下对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开展思考。最后,结合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各类成因,文章针对性地提出了缓解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对策建议。   文章的主要结论是:在2007年紧缩性货币政策调控措施的累积效应下,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内的流动性过剩程度较两年前有所缓解,但由于造成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有商业银行内部因素,更多的涉及到宏观经济、汇率制度、金融环境等长期性因素,因此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措施只能在短期内缓解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状况,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并且持续的紧缩性货币政策有可能会在某种程度加剧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状况,商业银行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措施应对。
其他文献
对于GSM相控阵无源雷达接收机获取的目标数据提出一种用最佳后验感知的神经网络进行处理的算法,在复杂的杂波及噪声背景下,相比于流行的卡尔曼滤波,提高了目标的检测跟踪精度,对
发展中国家摆脱落后局面的主要途径就是要逐步消除长期存在于银行、保险、证券业间的贸易壁垒,实现以金融价格自由化为核心的金融自由化。当今世界,随着金融业竞争的加剧和金融
以CFD数值模拟为研究方法,研究了不同施工围栏高度对施工扬尘迁移扩散的影响规律.选取了4种施工围栏高度进行研究,分别为1.8,2.2,2.5,3.0m.选取速度分别为3,5,8,12,15 m/s的
<正>1、引言数据质量是开展大数据应用分析的前提和基础,保障大数据应用能够产生跨地域、跨行业、跨部门的价值效应,有效利用数据分析和价值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环节。电信运
高速动车组作为高速铁路系统的重要装备,其结构的轻量化与整体性能的提升一直都是国内外高速铁路技术领域不断深入探讨、 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由于高速动车组涉及系统集成
货币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货币政策是否有效,很重要的一环就取决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否有效。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问题是货币政策研究的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