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手机的智能化以及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正在迈向以智能手机为标志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开始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今大学生是手机使用频率较高的人群,对于各式APP轻车熟路。这些APP在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存储越来越多的个人信息。手机中存储个人信息无可厚非,但是在如今个人信息泄露不断严重的今天,不禁使我们对大学生手机中存储的个人信息的安全产生了担忧。基于此,对石家庄市省属高校学生展开问卷调查,了解这个群体对手机隐私安全关注的现状,分析造成当前现状的原因并且给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提高大学生自我防范意识、保护大学生个人隐私信息给出一些参考和借鉴。在问卷调查正式开展之前,首先依据调查目的对问卷进行相应设计。在查阅相关资料以及对问题进行实际分析后,将问卷分为个人基本信息、手机隐私信息泄露的相关经历、手机使用行为的安全程度、对手机隐私泄露问题的认识程度以及对于解决当前问题的对策和建议五部分。然后实施调查回收问卷并将数据录入,结合统计学中的决策树、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对数据分析处理,探讨影响大学生群体对手机隐私安全认知的因素,并根据分析出的结论给出相应的改进路径。运用SPSS和EXECL进行一般的描述性统计与分析后,得出当前大学生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严重,在日常生活中遭受过诈骗电话或短信,但安全意识有待加强,对于手机隐私权限保护意识差,对于各类信息泄露风险甄别能力薄弱;从决策树的运用中可以得出不同的年龄段以及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对于手机信息安全性的认识是有一定差异的,其中,年纪较小,哲学、经济学、文学和军事学相关专业对手机隐私保护意识更强,而手机隐私信息泄露与手机使用系统没有太大关联;在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大学生手机信息泄露因素的探究中可以看到大学生对手机隐私信息泄露相关新闻的了解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对手机隐私信息泄露问题的认识程度。同时大学生对于手机隐私信息泄露问题的认识程度对于大学生手机使用过程的安全程度具有很强的影响作用。经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大学生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现状严重,防范意识仍待加强,大学生虽然认识到了隐私泄露问题的严重性但是在实际中却又很难保护个人隐私信息安全;(2)手机隐私信息泄露趋于多样性、隐蔽性和高科技性,我们经常使用的社交软件QQ、微信、微博等成为隐私信息泄露的重要途径;(3)当前手机部分隐私信息泄露处于无计可施状态,由于学生自身能力有限,面对一些流氓软件的隐私协议处于任人宰割的状态;(4)手机APP市场监管混乱,市场监管部门的疏于监管、APP审查标准松懈都是造成目前APP市场良莠不齐的重要原因;(5)缺乏相应的法律规章,目前法律在这一块的政策实施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也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结合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建议:(1)规范日常手机使用行为,增强大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发布的朋友圈对隐私信息加以保护,连接公共WiFi和扫描二维码时要谨慎;重新设置手机APP权限(2)加强市场监管,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推动手机APP市场管理整治办法的发行和实施,严厉打击个人信息贩卖的黑色产业链;(3)推进相关法律体系的建立,发挥大众媒体的监督作用;政府工商部门、消费者协会、媒体等相关机构应形成合力,增强彼此沟通,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举办知识讲座,发放知识手册等形式,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4)解决已泄露的信息遗留问题,引入数字遗忘权概念。数字遗忘权的核心在于信息主体对个人信息的自我控制,重点在于保障用户个体可以自由处置个人信息并能对抗他人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