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宫颈癌是全球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趋向年轻化,严重威胁着女性的生命健康。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 Ⅰ、Ⅱ、Ⅲ进展为宫颈浸润癌的可能性分别约为15%、30%、45%,而从宫颈上皮内瘤变发展到宫颈癌大约需要经历10年的时间,因此对宫颈上皮内瘤变早期发现并进行恰当的阻断是降低浸润性宫颈癌发生率的重要手段。脯氨酸羟化酶(prolyl hydroxylase domain, PHD)作为一种双加氧酶的氧感受器,通过氧依赖性途径催化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 HIF)特定的脯氨酸残基使之发生羟化反应,从蛋白质含量和转录活性两方面介导HIF的降解,从而诱导编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转铁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a等,这些产物参与着肿瘤细胞的增殖、能量代谢、新血管形成等过程,可见脯氨酸羟化酶PHD2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随着研究的进展,近年来脯氨酸羟化酶PHD2逐步已成为许多疾病研究的热点及重点,但国内外对PHD2在妇科肿瘤领域的研究甚少,而对于PHD2在宫颈病变中的研究目前我国尚属空白,研究宫颈病变中脯氨酸羟化酶PHD2的表达情况可能有助于了解其在宫颈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有可能为宫颈病变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目的研究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脯氨酸羟化酶PHD2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脯氨酸羟化酶PHD2在宫颈病变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正常宫颈组织20例作为对照组,CIN Ⅰ和CIN Ⅱ、CINⅢ、宫颈癌标本各20例作为实验组,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SP法)分别检测各组中脯氨酸羟化酶PHD2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正常宫颈、CIN Ⅰ和CINⅡ、CINⅢ、宫颈癌四组中,脯氨酸羟化酶PHD2mRNA的表达水平依次上调,其平均相对灰度值分别为0.366±0.034、0.486±0.040、0.619±0.076、0.706±0.107,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四组中脯氨酸羟化酶PHD2蛋白的表达水平亦依次上调,其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155±0.040、0.235±0.043、0.322±0.027、0.369±0.022,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中PHD2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逐步升高,提示PHD2可能参与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2)正常宫颈组与CIN Ⅰ CINⅡ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宫颈病变早期PHD2即升高,提示PHD2可能作为肿瘤标志物用于宫颈病变的早期诊断。(3)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PHD2表达水平随之升高,提示PHD2可能成为判断宫颈病变程度的一项指标,用于预后判断及随访。(4)宫颈癌组与正常宫颈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提示通过下调PHD2的高表达,可能成为治疗宫颈癌的新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