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LNG储罐热—结构耦合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lan09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天然气作为“低消耗、高收益、低污染、高效益”的能源和重要的化工原料,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青睐。在LNG产业中,LNG储罐的设计建造是整个LNG接收终端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费用高、周期长、涉及专业多、技术要求高。因此加强对LNG储罐的研究对推动我国LNG产业的发展,解决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型LNG储罐由于其主容器内储存液体的低温特性,使其在建造、试验、冷却、正常或非正常操作及预热时需考虑可能的热效应。当由于内罐泄漏而导致LNG液体进入环形空间,混凝土外罐可能直接暴露于低温的环境下,由此产生的温度应力和变形可能对罐体结构的整体安全带来威胁,故对混凝土外罐进行泄漏等低温条件下的力学验算和分析十分重要。除此之外,LNG本身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一旦发生火灾或爆炸将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甚至引发严重的次生灾害。因此,对混凝土外罐进行火灾环境下的热响应分析、研究LNG储罐失效机理很有必要。本文借助于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大型LNG储罐的二维轴对称有限元模型,针对正常操作、内罐泄漏、储罐附近火灾三种工况,对其进行了热—结构耦合有限元模拟分析,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正常操作工况下,LNG储罐内部的保冷结构长期处于低温的工作环境,故对于各保冷材料在低温下的性能要求较高;混凝土外罐的温度与外界环境温度基本相同,设置热保护系统能够有效防止外界热量的漏入和低温储液对混凝土外罐的不利影响。2.内罐泄漏工况下,混凝土罐壁的降温过程较为缓慢,温度沿壁厚(0.8m)方向达到稳定需要大概一周的时间,此时罐壁温度大幅度降低;低温液体对泄漏液位以上的罐壁温度影响很小,对顶部环梁和穹顶的温度几乎没有影响;设置热保护角能够有效降低泄漏储液对罐壁根部的低温作用。3.内罐泄漏工况下,混凝土外罐产生较大的收缩变形,罐壁混凝土截面的受压区高度、受压区平均压应力、钢筋及钢绞线应力均满足EN14620-1和BS7777等相关规范的要求,穹顶混凝土受力较小,罐体结构的液密性和可靠性能够得到保证。4.火灾工况下,混凝土外罐穹顶(厚0.4m)、罐壁沿厚度方向的升温过程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持续加载2小时后,外罐迎火面温度可以达到640℃左右,而内表面的温度几乎未发生变化,故保证一定的混凝土厚度能够有效防止外界高温环境热量的漏入,对储罐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5.火灾工况下,混凝土外罐结构产生膨胀变形,穹顶部分的变形相对明显,罐壁变形很小;罐体所配钢筋、钢绞线应力均小于各自的屈服强度,储罐的完整性可以得到保证。但由于外罐表面附近混凝土材料温度过高,一些永久性的损坏还是可能会发生。
其他文献
随着如今高速列车时速的不断提高,以及高速铁路不断在各种饱和软粘土、松散砂土等软弱地基上延伸,高速铁路运营后的列车循环动荷载使地基产生附加沉降越来越可观,大量的岩土
本文是针对AMD的新一代APU(将GPU集成进CPU)进行桌面应用平台设计,所使用的APU是Trinity家族FM2系列。应用平台命名为Annapurna,是一款典型的ATX桌面机系统平台,其上使用的FC
根据高铁和民航规划,未来一个时期我国高铁和民航将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在中东部地区形成密集的高速客运网络。这两种运输方式均以实现旅客快速运输为目的,运输产品的高度一致
高速铁路对轨道平顺性的高标准要求和对线下工程工后沉降的严格限制不仅给无砟轨道线下基础设计和施工带来了许多新的技术问题,也给高铁运营期的沉降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目
中医方剂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在临床实践中医治患者疾病的主要手段.中医方剂浩如烟海,如<普济方>就汇集方剂61 739首.在临床实践中要掌握成千上万的方剂为患
期刊
深圳市政府机构改革前,各种运输方式管理主体不统一。对公路、城市道路、铁路、民航、管道、城市轨道交通、公共电汽车、出租车等不同运输方式的管理主体分散在不同部门,形成
喷墨打印技术作为一种快速发展的高质量图像输出技术,在非接触打印技术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围绕专用高速喷墨打印机的技术要求以及压电式喷头的技术特性,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喷
增强景区的吸引力,各地应发展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以休闲度假旅游为主导的综合性旅游产品体系,吸引游客进入景区进行选择性消费,更需重视的是在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安全
目的:通过观察白术、茯苓及白术茯苓汤对模型动物胃肠道形态学的变化与肠道推进功能、水通道蛋白(AQP)、电解质等的影响,从水液代谢角度初步揭示其治疗脾虚泄泻的作用机理。方
目的:研究关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观察关刺加电针法与常规针刺加电针法的临床疗效比较。将80例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