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53年诞生至今,回族题材电影总体呈现出作品数量较少、关注度低与影响力小的特征。在电影市场化的今天,面对商业大片的冲击,回族题材电影如何承担起回族文化传播与传承的重任,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我国少数民族电影社会功能的不断转变,回族题材电影也经历了从政治叙事为主导,到民族文化的觉醒,对商业路线的探索,再到微电影突出表现的发展阶段。选取以上四个阶段内具有代表性的电影作品进行文本分析,能够发现回族题材电影存在诸多问题:影片中回族文化的表达过于僵化,并试图在商业性与民族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然而效果不佳,并在商业语境下处于一种“失语”状态。究其原因是回族特殊的文化内涵与文化心理使其传播存在障碍,并且在少数民族电影的社会功能发生转变的时候未能有所作为而错失发展良机。另外人力与财力的缺乏也极大的限制了回族题材电影的发展。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应该从创作主体入手,从回族文学中汲取营养,加强电影专业人才的培养,坚守回族文化立场。在影片创作过程中注重对回族特色文化的表达,塑造本真的穆斯林形象,将宗教元素与风情歌舞更好的融入影片当中。在叙事方面,以讲好一个故事为目标,增强影片可看性。最后借助新媒体平台,运用多种营销策略形成合力,让回族题材电影真正走入大众视野。回族题材电影作为回族文化有力的传播载体,理应将民族性、艺术性与商业性有机结合,让面向大众的回族题材电影既叫好又叫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