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偏离、国家审计与财政支出效率

来源 :南京审计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glang0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规范的现代预算制度,其表现之一便是政府的预算与决算间不应出现太大的偏差。从预算权威性和法定性的角度看,预算偏离是一种“不合规”的现象。国务院和财政部多次发文要求降低预算偏离度,这可以看作是为了加强预算的“合规性”。而公共财政的核心目标是合理利用有限的公共资源,充分发挥财政支出的效率。那么,加强预算支出的“合规性”,会对财政支出的“效益性”造成怎样的影响呢?同时,作为国家治理内生的“免疫系统”,国家审计对预算偏离与财政支出效率之间的关系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这些疑问有待深入的探讨。文献综述部分,本文梳理了财政支出效率的衡量方法和影响因素、预算偏离的原因和后果以及国家审计功能和其对财政职能履行的作用相关文献。现有文献中,未有学者从资金使用效率角度研究预算偏离现象,也没有人将预算偏离、国家审计和财政支出效率放在同一个框架下进行研究,这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空间。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免疫系统”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和威慑理论,对预算偏离、国家审计与财政支出效率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使用《中国财政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审计年鉴》中地方政府相关数据,构建DEA-Tobit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预算偏离与财政支出效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预算偏离并不只是预算执行能力的指标,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金使用的损失浪费情况。随着预算偏离度的降低,预算合规性加强,但为了使得预算完成度更高,无效支出的程度也越发加剧,从而导致了资金使用效率的下降。(2)曝光效应加强了预算支出“合规”与“效率”之间的矛盾,而威慑效应和抵御效应则对预算偏离与财政支出效率的关系无显著影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当前我国国家审计重视合规性,对绩效性的关注程度不高,反而“诱导”了无效支出,加剧了预算支出“合规性”与“效率性”的矛盾。同时,国家审计各功能之间的协同作用还有待加强,所以审计威慑效应和抵御效应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我国应推动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加强国家审计工作对绩效的关注,注重审计各功能之间的协同作用,以财政支出绩效为导向,加大对揭露问题之后的审计处理处罚力度和建议力度。
其他文献
电子商务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使人们的消费形式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以往的消费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进而转变为在线消费。在线评论作为消费者获取商品信息的重要来源,越来越受消费者的重视,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在线评论的数量及好评率对消费者的购物意愿会产生较大影响。受利益的驱使,越来越多的商家选择雇佣网络水军进行刷单行为,增加商品的评论量和好评率,进而达到提高商品的曝光率和购买量的目的。这样的行为不仅刻意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如何利用教育信息化来促进职业学校教学改革成了研究的热点,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培养我国专业技术性人才的重要基地,利用教育信息化来提升教学质量成为了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职业教育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基于这样的时代发展背景,本研究将“蓝墨云班课”移动教学平台应用到了中等职业学校导游服务专业《旅游政策与法律法规》课程中,把线上学习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在教学实践中探究此教学方式的教学
二十一世纪以来,以互联网、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正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作为科技创新的前沿领域和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软件行业作为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力量,不仅为发展壮大信息技术产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我国构建全球竞争新优势提供了新的选择。但是软件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软件企业管理者加强对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的关注是提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以已步入信息时代,在现如今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发表观点和看法的方式和方法。从信息的获取来看,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从过去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过渡到如今各式各样的网站、资讯软件,甚至于论坛、社交软件等等,越来越多的人们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来了解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大降低了现如今人们获取信息的成本,扩展了人们信息
全球化的金融活动促进经济发展,同业业务在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业业务市场的稳定性保证了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性。银行同业贷款将银行作为网络连接起来,但随之也增加了银行间市场的系统性风险。近年来屡屡发生的金融危机给金融安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主体之一,在现代金融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媒介功能,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资源配置以及金融市场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加强银行风险监管
目前我国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国内劳动力资源丰富,城镇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部分劳动者面临结构性失业的风险,高校扩招导致高学历应届毕业生人数增多,而需求端的部分企业则因经济下行压力而停止招聘,就业形势进一步恶化。由此创业成为劳动者的又一个选择,然而创业失败风险较大,并不是所有人都拥有创业成功的条件,我们认为创业精神和综合能力是创业者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从认知能力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了新时代我国司法改革的前进方向,其中与刑事辩护联系最为紧密的便是推动“侦查中心主义”向“审判中心主义”转变的诉讼制度改革。刑事辩护制度作为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定也会随着改革的大潮实现自身的完善。而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侦查程序中的辩护难题可谓是辩护制度改革中最大的拦路虎,与其同时,保障犯罪嫌疑人在侦查程序中获得律师
近年来,随着社交网络的普及与快速发展,舆情讨论的阵地逐渐从街头巷尾的线下场所转移到社交网络。基于网络空间的信息传播迅速、言论不受约束等特点,网民自发性地对一些话题发表群体性、情绪性的言论,形成了社交网络平台上的群体极化现象,群体极化现象又会衍生出多种不同地位和作用的网络群体。因此,在网络舆情监管过程中,能够针对不同网络群体采取不同引导措施,是避免舆情发生危机、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方法。本文首先对网络
作为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机制创新的产物,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较好地弥补了分税制下地方政府财权事权不匹配下财政能力不足,在推动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地区经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较大影响,中央政府鼓励地方政府成立投融资平台来获得更多的“四万亿”政策配套发展资金,以此来拉动地方投资、带动经济发展。自此,投融资平台公司的发展呈燎原之势,通过举债为地方经济发展筹集了大量资
课堂沉默是指在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过程中静默不语的沉默行为。本研究中所指的课堂沉默,是中职导游服务专业的学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对教师提问、小组讨论等课堂互动环节,表现出的不回应、不做声、不交流、不参与的非言语消极沉默行为。课堂作为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的集中场所,学生课堂沉默行为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以昆明市X中职学校为例,导游服务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针对学生课堂沉默行为,采用课堂观察法、问卷调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