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性。之所以提出要构建和谐社会,是因为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城乡差距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城乡差距的扩大,最直接的显示就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不断拉大趋势,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城乡收入差距能否控制在适度范围内直接关系到城乡经济健康、协调发展、居民团结、社会稳定的程度。本文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对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几个经济政策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和借鉴国际发达国家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经验,对抑制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给出建议性的对策,全文主要内容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我国城乡协调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相关理论和互动机理分析。该部分分析和探讨了城乡协调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互动机理:一方面,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另一方面,适度的城乡收入差距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和要求。第二部分首先运用灰色预测理论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该差距有持续扩大的趋势;接着建立回归模型,将城市化率、金融发展规模、人力资本、财政支农程度、经济开放程度等五个经济政策方面的因素对城乡居民收入的影响做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化水平和农村的金融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的差距是成反比的,这与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是一致的。人力资本、财政支农、经济开放程度在一定时期内与城乡收入差距是成正向关系的。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一些发达国家抑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虽然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为增加农民收入、抑制城乡居民收人差距做出的政府行为选择,其动因是不同的,但是说明了在工业化发展后期,经济发达国家对农业和农民无一不是予以了高度重视的。第四部分则是从城乡协调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城市化、农村金融发展规模、人力资本、财政支农、经济开发程度等五个经济政策方面给出了适当的建议,以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本文力图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角度,探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创新之处在于将灰色理论预测运用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预测中,并对城市化、农村金融发展规模、人力资本、财政支农、经济开发程度等五个经济政策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因素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告诉我们本应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起到抑制作用的因素(例如人力资本)反而因为某些原因反而加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