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聚精氨酸-胞嘧啶脱氨酶融合蛋白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ylianyangde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肿瘤严重威胁公众健康,是世界范围内威胁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虽然对于癌症发生机理的研究已取得极大的进展,但若想彻底治疗癌症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根据类药五规则[1],通常认为蛋白质类药物具有很差的渗透性。使得蛋白质这类有治疗价值但无细胞膜穿透性且易降解的亲水性分子在细胞生物学、药学等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大大受到限制。长久以来研究人员致力于探索将这些效应分子导入活细胞的有效方法。常用的方法有:物理方法,如电穿孔[2]、显微注射[3]等;生物及化学方法,如洋地黄皂苷处理法[4]、成孔蛋白质法[5]等;其他方法,如运用免疫毒素等蛋白质载体[6]、颗粒(如脂质体)包裹法[7]和病毒载体[8]等。尽管这些方法各有优势,但都存在分子导入率低、易造成细胞损伤甚至死亡、操作复杂和难于调控等问题。   细胞穿膜肽(cell pnentrating peptides,CPPs)又称蛋白转导域(protein transductingdomain)、特洛伊肽(Trojan peptides)。通常含有5-30个氨基酸,与其他多肽不同的是,细胞穿膜肽可以通过无细胞特异性、受体介导自由地导入各种哺乳动物细胞内部,且不会造成细胞损伤。细胞穿膜肽的发现为生物大分子用于疾病治疗带来了曙光,在细胞生物学、药物体内转运、临床药效评价及细胞免疫学等研究领域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公认以细胞穿膜肽多聚精氨酸最为简单有效。   胞嘧啶脱氨酶(Cytosine Deaminase,CD)是自杀基因肿瘤治疗中的典型代表。胞嘧啶脱氨酶可转化无细胞毒性的前导药物5氟胞嘧啶(5-fluorocytosine,5-FC)为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5氟尿嘧啶可通过抑制胸苷酸合成酶的活性阻断DNA的复制继而引起细胞凋亡。   本研究所用胞嘧啶脱氨酶,为来源于大肠杆菌的原核胞嘧啶脱氨酶及其突变体。此突变体在天然的原核胞嘧啶脱氨酶的第316位苯丙氨酸和第317为天冬氦酸突变为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突变后的原核胞嘧啶脱氨酶可显著提高对5氟胞嘧啶的转化效率,表现出更强的抑癌作用。   本实验在原pSUMO载体的基础上构建pSUMO-R9-EGFP,将构建好的载体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DE3),经IPTG诱导后通过SDS-PAGE比较SUMO-EGFP及SUMO-R9-EGFP表达量及可溶性的差异。用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SUMO-R9-EGFP,并利用SUMOprotease I切去SUMO标签,最终获得纯度较高的R9-EGFP成熟蛋白。以HepG2细胞为靶细胞,以EGFP为对照,利用流式细胞仪及激光共聚焦检测R9-EGFP的穿膜效果,结果显示获得的成熟R9-EGFP可快速进入细胞内部,并聚集于细胞核内,而EGFP无此功能。同时R9-EGFP的穿膜效率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可被肝素抑制。   在pSUMO-R9-EGFP质粒EGFP的位置插入原核胞嘧啶脱氨酶及其突变体,成功表达并纯化多聚精氨酸-原核胞嘧啶脱氨酶及多聚精氨酸-原核胞嘧啶脱氨酶突变体等融合蛋白。以HepG2细胞及U251细胞为靶细胞,以单独原核胞嘧啶脱氨酶为对照,利用MTT比色法检测两种融合蛋白的细胞毒活性。结果显示两种融合蛋白均具有细胞毒性,且突变体优于天然的原核胞嘧啶脱氨酶,单独原核胞嘧啶脱氨酶无明显细胞毒性,差异极显著。   以小鼠肝癌细胞H22为肿瘤动物模型,皮下注射多聚精氨酸-原核胞嘧啶脱氨酶及多聚精氨酸-原核胞嘧啶脱氨酶突变体等融合蛋白,腹部注射5氟胞嘧啶进行治疗。结果显示两种融合蛋白均具有抗肿瘤活性,与未治疗组和单独胞嘧啶脱氨酶治疗组相比,融合蛋白治疗组可延长肿瘤小鼠存活时间8-10天。经病理切片观测,经多聚精氨酸-原核胞嘧啶脱氨酶及多聚精氨酸-原核胞嘧啶脱氨酶突变体治疗后的肿瘤组织较对照组坏死严重。
其他文献
Creation of well-ordered functional molecular arrays at the nanometer scale is one of the key issues in the development for future molecular-or nano-electronic
会议
  A novel electrophoretic titration method was firstly developed from the concept of moving reaction boundary(MRB)1,2 for protein content and structure analys
  聚氨酯作为一种有机高分子材料,因其卓越的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但未经阻燃处理的聚氨酯泡沫材料极易燃烧,造成重大火灾事故[1].所以聚氨酯类材料的阻燃具有重要
会议
糖用甜菜是我国两大糖料作物之一,在北方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发展农业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在甜菜所需的全部营养中,氮素是影响产量的最关键、最活跃因素,氮素过量会造成甜菜含糖率和品质降低,氮素不足也会影响甜菜的产量,目前氮素利用率低成为近年来甜菜块根品质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提高甜菜氮素利用率可降低氮肥施用量,改善甜菜品质。植物中一些铵转运蛋白对改善植物氮胁迫条件下的氮素吸收和利用
  本文研究了正十四烷在低压和常压(30和760 torr)流动反应器中的热解,利用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技术(SVUV-PIMS)探测了一系列热解产物,如烷烃、烯烃、炔烃和自由基等,
会议
线粒体DNA(mtDNA)具有拷贝丰富,进化速率快,基本不发生重组,基因组为单倍体并且遵循母系遗传等特点。长久以来,均认为线粒体系母系遗传,即使存在父系渗漏也会被体内相应机制清除,所以
  三重态氧原子和烯烃的反应在深入理解燃烧化学、大气污染以及烃类致癌物的代谢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在实验上提出了反应机理[1]:主要产物为环戊烯氧化物,还可以生成环戊酮,乙
会议
  We have proposed an inexpensive and sensitive DNA sensor to detect biomarkers related to personalized medicine with a low cost.All of the steps can be autom
会议
  过氧烷基自由基分子内氢迁移是低温燃烧反应中的一类重要基元反应,本文用等键反应方法计算了该类反应的动力学参数。首先将该反应类中最小反应体系,即过氧甲基 CH3OO·氢迁
  运用反应类规则结合本实验课题组自主研发的机理自动生成程序ReaxGen[1],构建了正癸烷低温燃烧详细机理(1420个物种和4609步反应)。同时为了得到合理可靠的简化机理分别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