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价值取向是人的复杂的观念活动,是一种价值选择,也是一种价值预期,决定着人们对事物价值的判断和选择,所以也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方向。教育是属人的价值实践活动,教育价值取向决定着教育的发展方向。方向和方法是教育发展必须首先澄清明确的两个根本问题。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我国基础教育因处于农村这样一个环境而具有了诸多特殊之处,但其本质仍是基础教育。要研究农村基础教育,首先要研究其价值取向。农村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范畴。我国农村、农业、农民现时的发展难以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甚至滞后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但农村、农业、农民却对整个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意义,从教育角度寻求农村、农业、农民发展的路向,既是教育发展的本性和动力,也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需求。农村教育的主体是基础教育。要想让农村基础教育成为农村和农民发展的支撑,首先要反思现行农村基础教育对农村和农民发展的价值,就要考察其价值取向。农村基础教育“城市中心”价值取向是其现行的价值取向。本文通过研究这一价值取向确立的社会历史背景、制度因素和价值主体因素,及其现实表现,重点检讨其对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不合理不正当之处。在分析和综述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从农村教育的主体——基础教育部分着手,限定研究范围,并结合价值取向这一视角展开研究,力图在检讨现有价值取向的基础上确立合理的价值取向。研究认为,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方向,所以要确立农村基础教育的素质教育价值取向,并为这一取向的合理性进行合法的辩护。价值取向是事物价值实现中最具有主动性、可能性和前设性的力量。对现有的农村基础教育价值取向进行反思和检讨,梳理并质疑其存在的合理向度,重构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根本前提,是推进农村基础教育实践、建构农村基础教育理论的方向性坐标,也是农村基础教育研究中的一项根本性、时代性的使命。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介绍了选题缘由、目的和意义,提出研究的问题,对研究的主题、相关概念、研究过程和方法进行界定;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分别介绍了教育价值取向、农村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第三部分考察了农村基础教育“城市中心”价值取向的形成原因和现实表现;第四部分从正反两个方面辨析了农村基础教育“城市中心”价值取向,指出其合理性的同时,检讨了其不正当之处;第五部分为小结,论述了农村基础教育应然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