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便携式微流控芯片的细胞培养系统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tp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胞群体行为决定了生命活动,直接反映体内生理和病理状况。活细胞实验相较于传统实验方式可以提供更多生物信息,提高人们对生命机制的理解,促进生物医学和临床应用的发展。对细胞行为和功能的研究依赖于体外活细胞培养系统所提供的温度、湿度和气体等环境条件。但是传统活细胞培养系统普遍存在成本高和便携性差等缺点,不适用于长距离运输生物样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细胞和生物组织的活性,导致生物医学实验结果重复性差。本研究针对上述问题,研发了一种基于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微流控芯片的细胞培养系统。主要研究内容总结如下:1.该细胞培养系统解决了常规PDMS微流控芯片中水蒸发造成的细胞活性下降问题,消除了温度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体积比常规细胞培养设备小约2000倍,可通过锂电池供电运行,适用于生物样品运输和野外即时检测。2.基于该细胞培养系统,本研究实现了对原代细胞和细胞系的长时间培养。实验表明,在便携式细胞培养系统中,细胞状态良好,大量增殖,达到与传统细胞培养系统相同水平。3.结合该细胞培养系统与高通量芯片,本论文研究了促炎性因子S100A9浓度对神经干细胞(NSC)的毒性影响。通过在一周时间内进行超过5000种的药物浓度组合筛选,本研究确定了抑制促炎性因子S100A9引起的神经元毒性的最佳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的浓度组合(EGF:10~100 ng/ml,PDGF:0.1~1μg/ml)。4.结合自主搭建的倒置荧光显微系统和细胞培养系统,本研究分析了不同光学条件下3T3成纤维细胞的光致生物毒性,初步揭示常规荧光显微成像系统中的光致生物毒性影响。本研究为实现细胞培养的小型化和便携化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方案,为POCT高通量检测设备研发提供了一个关键部件。
其他文献
植物叶绿体拥有一个环状双链基因组,携带许多负责自我调节的编码基因。tRNA是一个重要的进化保守基因家族,具有典型的三叶草二级结构,主要负责蛋白质的翻译和氨基酸的转运。然而,植物叶绿体基因组中,其tRNA的结构特点和进化机制并不清楚。本研究选取了植物界6个植物门122种代表性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鉴定和分析其叶绿体tRNA基因的结构变异、空间构型以及进化特点。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122种植物叶绿体
研究背景:当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失去身体部位时,其再生能力有限。相比之下,两栖类生物蝾螈的再生能力很强,甚至在成年时,也能自动再生出失去的肢体。因为蝾螈的四肢在解剖学上与人类的四肢相似,了解它们如何再生,将为再生医学提供重要线索。有研究证实,在肢体再生的整个过程中,炎症可能影响伤口愈合和再生的开始与完成。巨噬细胞作为促炎和抗炎信号的重要来源,在美西螈肢体再生的早期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但是美西螈巨噬细胞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为印度南部麻粒岩地体(SGT),该麻粒岩地体位于冈瓦纳大陆聚合造山的中心地带,对于理解冈瓦纳大陆的形成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对于该麻粒岩地体泛非期麻粒岩相变质时代和变质期次的认识目前还存在争议。因此,本文对南部麻粒岩地体Palghat-Cauvery剪切带(PCSS带)Namakkal地区的混合岩熔融残留体与角闪岩透镜体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相平衡模拟研究,以限
地球自转导致光照和温度等环境因子呈现出了昼夜间的24h周期性变化。高等植物在进化中形成了预见这种环境因子的周期性变化,进而调控自身生理和代谢活动也以周期约24h节律性进行的内源时间控制机制,以最大程度地获取竞争优势。生物钟是植物体控制自身生命活动节律性的内源计时器,负责动态协调自身的生理代谢活动与环境因子的昼夜周期性变化相适应。环境因子昼夜变化所触发的细胞内氧化还原状态波动变化对于植物生物钟节律性
牛乳铁蛋白是一种功能性糖蛋白,其多种生物学功能与N-糖链有关。然而,对于不同泌乳期牛乳铁蛋白N-糖组比较及唾液酸化N-糖链α2,3-和α2,6-连接异构体区分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基于质谱技术定性定量比较了不同泌乳期牛乳铁蛋白N-糖链,并对其唾液酸化N-糖链的连接异构体进一步鉴定。本研究包括牛乳铁蛋白的分离纯化、牛乳铁蛋白N-糖链的衍生及同分异构体区分、唾液酸化N-糖链α2,3-和α2,6-连接异构体
攀援植物是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森林群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森林结构、功能和动态有重要的影响。近年来,生态学家围绕攀援植物的生长策略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主要集中在热带和亚热带区域,而温带攀援植物关注较少,且已有研究都将攀援植物归为一类,缺乏攀援植物的分类研究。基于此,本研究以秦岭太白山暖温带森林中主要攀援植物为研究对象,基于功能性状和生物量分配模式的调查研究,对比分析了4种攀援方式草质攀援植物(茎缠绕
小细胞外囊泡(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sEV)是多种哺乳动物细胞自发或在一定条件下释放出的一种由脂质双分子层包裹形成的闭合球形囊泡。sEV富含多种蛋白质、核酸、脂类等生物活性物质,在多种生理病理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sEV可以作为标记物诊断疾病、监测疾病进展、评估预后,也可以作为药物或药物载体,在维持生理状态和治疗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对分离的sEV进
蓝藻是目前昼夜节律相关科学研究中的最简单的模式生物,特别是聚球藻Synechococcus elongatus PCC 7942是最早建立起经典Kai生物钟分子调控模型的蓝藻藻株。目前已知的生物钟调控模型均包括核心振荡器,输入途径和输出途径等3个关键组件。就聚球藻S.elongatus PCC 7942而言,其核心振荡器由KaiA、KaiB和KaiC这3个生物钟基因及它们表达产物共同组成,并且受到
生命进化和物种分化均需以基因的多样性为基础,对于基因多样性的研究,目前大部分都是通过突变体来进行各类基因功能的研究。在植物中,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被广泛用于产生突变体。突变基因的数量与宿主染色体上插入的T-DNA数量密切相关。目前由于缺乏简单可靠的方法,对一株转化植株是否含有单一拷贝的T-DNA进行鉴定仍是一个挑战。本研究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为对象,建立了一种基于竞争型PCR检测单拷贝T-DNA插
在细菌分裂过程中,Z环精确定位在细菌中部使其均等分裂。革兰氏阴性菌中调节Z环定位的主要有两个负调控系统:Min系统和类核阻塞。Min系统包括FtsZ的抑制蛋白MinC,膜连接的ATPase——MinD,以及一个拓扑因子Min E。MinC的N末端结构域(MinCN)和C末端结构域(MinCC)具有不同的功能。N末端“释放”FtsZ,是FtsZ装配主要的抑制剂;C末端与MinD结合,同时也与Fts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