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秦岭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为我国第二大金矿产地,赋存有许多大型-超大型的金矿床,大湖金钼矿床属小秦岭北矿带。成矿具有多期多阶段特点,包括热液期和表生期,根据矿脉穿切关系、矿石的矿物组成以及结构和构造研究,热液期划分为四个成矿阶段,即石英-钾长石-辉钼矿阶段(Ⅰ),石英-黄铁矿-自然金阶段(Ⅱ),石英-多金属硫化物-自然金阶段(Ⅲ)和石英-碳酸盐阶段(Ⅳ)。大湖金钼矿床的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存在争议,本文选取成矿阶段石英为研究对象。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激光拉曼成分分析和冷热台测温结果表明大湖金钼矿的初始成矿流体属H2O-CO2-NaCl体系,成矿阶段的包裹体分为三种类型,即CO2-H2O型包裹体(C型)、水溶液型包裹体(W型)和纯CO2型包裹体(PC型)。成矿早、中、晚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分别为248℃380℃、220℃393℃和200℃251℃,流体盐度范围为2.2%17.3%NaCleqv,密度为0.701.06g/cm3,为中—高温、中—低盐度、低密度流体,与变质流体特征一致。均一温度从早阶段到晚阶段呈逐渐下降趋势,盐度从早阶段到中阶段变化不明显,晚阶段随着沸腾作用使流体中的气体组分逸出,导致剩余流体的浓缩盐度增高。流体成矿压力范围为58.0196.3MPa,对应成矿深度范围为3.0km7.1 km。矿区普遍存在的围岩蚀变表明水—岩反应强烈,早阶段成矿流体δ18O水范围为7.18.9‰,中阶段δ18O水范围为3.04.5‰,均属于变质热液的?18O水范围,?D为-90‰-59‰。数据在?18O水-?D组成图解投图中落在变质水范围或左下侧,中阶段样品的δ18O水较早阶段整体左移,介于早阶段和晚阶段样品之间,表明高温变质流体与围岩(斜长角闪岩等变质岩)发生水岩反应,导致同位素互换平衡。大湖金钼矿床受区域近东西向断裂构造控制,属典型的断控脉状矿床,成矿流体以变质水为主,金及矿质来源为围岩太华群,矿床主要特征与典型的造山型金矿特征相符,辉钼矿定年结果表明成矿年代为印支期,矿床是对印支期华北与华南板块碰撞造山过程的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