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关中民间信仰与城乡经济活动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ginery_pupp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对选题的考虑基于以下几点:首先,作者对于下层普通民众生活和他们所创造的丰富的民俗文化有切身的体验和浓厚的兴趣.同时又对周围许多民俗现象复兴有所思考,如乡村的古庙会文化和城市店铺的财神信仰等.其次,陕西是养育作者的故乡,作者对它有一种深厚的乡土情意.第三,在研究过程中,陕西相关关中民间信仰的资料相对集中,也比较丰富,为我们做更细致的工作提供了优厚的条件.晚清是一个历史的大转折时期,从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更有利于把握民俗语信仰和城乡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而对此问题的研究也具有现实意义,在西部开发的大潮下,挖掘陕西地区丰富的传统民俗文化资源,利用其合理的经济内核,为陕西经济的协调发展创造新的支点和动力.并且,现代社会中已有很多利用传统信仰力量来解决社会和经济问题的实例.民间信仰问题愈来愈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研究此问题的专著主要有:乌丙安《中国民间信仰》(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是中国第一部全面论述中国民间信仰的专著.就民间信仰的"特征"作了集中探讨.通过对研究现状的考察,作者注意到:从宏观上,单纯地研究民间信仰或民族经济,而缺乏对二者关系的深刻探讨.从微观上,对民间信仰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缺乏系统性研究.从地域来看,偏重于对东南沿海和华北发达地区的研究,对西北地区涉及较少.从时段看,注重于明清时期的宏观描述,晚清是一个空缺.而关中是陕西腹地,历来是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龙头,传统文化底蕴丰厚,颇有地域特色.由此,作者最终确定《晚清陕西关中地区民间信仰与城乡经济活动》为作者的毕业论文题目,以图"管中窥豹,略见一斑".建筑是最具有代表意义的宗教文化景观.由于人们对于神灵的崇拜,祈望寻求神灵的护佑,不惜花费巨资修建教堂、神庙等各类宗教建筑.作者试图利用晚清时期关中地区方志中巨大数量的诸类庙宇来勾勒当时民众信仰的神灵体系及兴废变革情况,从而反映出民众生产、生活及城乡经济发展的情况.正如赵世瑜所说:"因为我们主要关注的民间宗教信仰往往无教义、无严格的规制,民众的崇拜不固定、无系统,具有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特征,甚至没有固定的崇拜者.所以从寺庙去发现该种信仰或崇拜的分布、沿革,从寺宇中的神祗去发现有关该神的一切故事,从建筑的格局上去感受民间的、或民族的、或地方的文化意义,可能是比较有效的方法"<①>.通览全文,在研究过程中,作者试图运用民俗学及历史地理学及其他学科的一些方法,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来初步探讨晚清关中民间信仰与城乡经济活动二者之间的关系,拟对以后相关的学术研究有资借鉴.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主要化工工艺类型及其危险特性,分析了化工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同时论述了对化工设备进行安全评估。  关键词:化工工艺 问题 安全评价 对策  引言  新形势下,随着人们在日常生产中安全防范意识的不断提高,化工行业因其本身的特殊性,对生产过程的安全性要求更高。促使了人们对于化工工艺设计中存在的安全危险问题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一、主要化工工艺类型及其危险特性  在
中国和越南是山水相连的邻邦,自古以来中越两国人民之间就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进入近代,在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两国人民同甘苦共患难,互相同情,互相支援.到了
研究目的:恢复古代社会的原貌,说明良渚文化已进入早期国家阶段,步入文明时代,从而构建古史新体系,证明中国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研究方法:在运用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的同时,
东南地区茶事官的考核制度实行的时间跨度较长,内容变化较多,主导权始终掌握在中央。太祖太宗时期茶事官由临时差遣性质逐步向规范化转化,北宋政权从一开始就对这些茶事官的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