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旅游流网络结构研究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q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流网络是网络结构研究的重要内容,其结构研究对识别区域旅游资源禀赋、整合旅游资源、促进旅游经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基于此,本研究从旅游流网络入手,以特色旅游景点为研究对象,从整体网络和个体节点对江西省旅游流网络结构进行深入分析。  本文综合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法、GIS与Kernel空间密度分析法、旅行时间成本法对江西省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江西省旅游流量最大的地区在赣北与赣东北的南昌、鹰潭、上饶、景德镇、九江之间,其中婺源与三清山、婺源与庐山、庐山与滕王阁之间旅游流流量最大;婺源、庐山、三清山、井冈山、滕王阁、龙虎山的中心度、结构洞水平都较高,集聚和辐射功能强,竞争能力强,是江西省旅游流网络结构中的核心节点;整个江西省旅游旅游流网络形成了一个“环形”的核心旅游圈和一个次级的“弧形”旅游圈,南昌、鹰潭、上饶、景德镇、九江核心密度高,构成了江西省旅游流的核心地带;宜春、萍乡、井冈山地区是江西省旅游流网络结构的重要补充;赣中与赣南地区的旅游流网络核心密度较低、旅游流流量较小,在整个旅游流网络结构中处在不利地位。通过对江西省旅游流网络影响因素中的交通可达性板块分析,得知南昌及其周边地区的交通可达性成本最低,可达性最好,抚州地区的旅游交通可达性较好,具备发展旅游业的潜力。婺源、三清山、庐山等中心度高景区,其到省内其他景区的交通可达性较差,平均旅行时间成本较高。江西省旅游流网络可达性特征与江西省旅游流网络空间特征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对优化江西省旅游流网络结构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江西省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其他文献
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概念提出以后,其已经作为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一极登上历史舞台,作为主体的福建省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福建省的发展也同样离不开城市对区域的带动作用
公路交通是旅游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它的发展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同时旅游业的发展又可以有力地带动公路交通的发展,它们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公路交通与旅游业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