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腐败被称为“政治癌症”,它危害政治稳定,阻碍经济发展,腐蚀思想文化,破坏社会和谐。与许多国家一样,我国也被腐败问题所困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以空前的力度严厉打击腐败,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腐败蔓延的势头。但也要看到,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一些公务员尚未完全做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反腐败从“治标”到“治本”的转变任重道远。 本文采取案例研究型论文写作形式,选取了2013年查处的一起原新疆自治区人民防空办公室主任朱信义腐败案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朱信义所处的时代背景、地域背景、人防办情况等与此案有关的背景信息,梳理了此案包含的权钱交易、权色交易、贪污公款、用人腐败等腐败行为。接着,从权力关联、表现方式、影响范围等方面剖析了此案特点,结合机制设计、权力制衡、委托代理、寻租、组织行为学等理论,从制度设计、权力配置、行为约束、个人素养等四个角度,研究了朱信义腐败案折射的深层次问题。之后,聚焦这些问题,对新加坡、德国、香港等治理腐败比较成功的国家(地区)的反腐经验进行分析,汲取可借鉴之处。 通过上述对朱信义腐败案例的深入研究和部分国家(地区)经验的借鉴,最后,本文从完善反腐制度、加强行为约束、形成工作合力等三个方面,提出本案例研究对治理我国公务员腐败问题的一些启示,提出了对策建议,其中,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腐败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公开法》、组建国家腐败防治委员会、全国人大设立反腐败专门委员会、细化权力清单等建议有一定创新性,以期对我国腐败治理实现从“治标”到“治本”的转变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