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运用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回归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跨组比较等统计方法,对哈尔滨市和齐齐哈尔市6所中学共560名教师进行测量与实证研究,明确教师成就目标定向、教师效能感和教师状态焦虑之间的相关关系。具体说来,本研究得出以下实证结论:(1)中学教师成就目标定向各维度、教师效能感和状态焦虑存在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差异。具体而言:状态焦虑在是否担任班主任、年龄和职称上存在显著差异。中学教师教师效能感在民族上存在显著差异。掌握目标定向在性别、婚否、有无子女、学科、年龄、工龄和职称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掌握目标定向上,学科和是否担任班主任交互作用显著。成绩目标定向在性别、有无子女、学科、是否担任班主任、年龄、工龄和职称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成绩目标定向上,年龄、性别和学科交互作用显著。(2)教师成就目标定向、教师效能感与教师状态焦虑之间存在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掌握目标定向和教师效能感有显著的正相关,与状态焦虑有显著的负相关。成绩目标定向与教师效能感有显著的正相关,与状态焦虑有显著的正相关。教师效能感与状态焦虑有显著的负相关。(3)教师效能感和教师成就目标定向各维度对状态焦虑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其中教师效能感的预测作用较为显著。(4)教师效能感在模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说明掌握目标定向对状态焦虑的预测作用部分通过教师效能感实现的。(5)部分人口统计学变量在结构方程模型中存在调节作用。在立足于本研究的实证结论的基础上,笔者通过对罗洛·梅存在主义焦虑观的解读和对建国后有关教师待遇、地位等相关政策的研究,提出以构建学习型校园为经纬,以促进教师的成就目标定向,教师成绩目标定向朝教师掌握目标定向转化及提高教师效能感为策略的教师状态焦虑应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