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需要不断增加,基础设施资金缺口扩大;与此同时,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阶段国家财政收入增速明显下降,地方债务受到规范,地方融资平台正在转型,财政负担愈来愈重。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创新县域基础设施的投入机制、实现县域基础设施的有效供给成了经济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难题,PPP模式为此提供了新的思路。从政府角度看,通过动员社会资本参与,可以拓宽政府投融资渠道,缓解财政资金紧缺困难;从效率角度来看,通过发挥公私部门的各自优势,能“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并建立激励相容的约束机制,大幅度提升基础设施的供给质量和效率。从市场角度看,通过 PPP模式,民间资本能够在公共服务领域进行投融资,民营企业因此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PPP模式能够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与民营部门各自的优势,实现长期激励相容,成为城镇化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融资渠道,为社会公众提供更高效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因此,在县域基础设施建设引入 PPP模式无疑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一,要对 PPP模式有正确的认识。为了使政府与民间资本之间能够实现互利互惠,达成共赢的目的,政府应该鼓励鼓励私营企业一并参与一些政府部门所投资建设的公共基础设计的建设环节之中。并且,在现阶段,我们的经济形势依旧不容乐观,整体态势没有改观,研究如何在县域基础设施中引入 PPP模式能够创新县域基础设施的投入机制,同时对经济企稳回升、为民间资本开辟投资新渠道、调动民间资本投资积极性等产生积极影响,这样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县域基础设施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建设资金缺口的逐步拉大,我国已经无法完全依靠财政投入来投资县域基础设施建设,所以必须创新新的基础设施建设运行机制。因此,研究 PPP模式在县域基础设施中的应用既能在公共服务领域引入更多的市场意识和现代管理理念,同时也能够为国家减轻财政负担、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提供新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