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园林博览会,作为一种以园林园艺为载体的展览性城市活动事件,近几年内在国内发展迅速。自1997年在大连举办的第一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目前在国内已举办至第九届,申请至第十届,于2015年在银川举办。相比于园林博览会在国外的发展史,对于中国而言,仍属于新生事物。作为舶来品,园林博览会在国内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社会背景与举办理念的不同,历届园博会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会时爆满、会后冷清的”状况。展后园区资源闲置、游人稀少、运营艰难,从最初以展览交流行业发展趋势的专业平台沦为“城市会展垃圾”。随着展会的结束,大规模大面积的广场资源、建筑展馆资源、植被资源以及配套服务设施等将面临在展后如何再被利用,以及通过怎样的后续活动进一步承接展后的关注度、吸引力,成为我国目前园林博览会普遍面临的问题,本文以济南园博园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分析在展览类活动举办之后,面对游人骤减、资源闲置、维护费用不足 运营难以维持等现实问题,如何对地块的重新功能定位、资源重新分配,以及空间格局重新调整,以此延续之前展会期间得到的关注度、保持地块价值。为解决济南园博园现状资源闲置、园区冷清、运营艰难问题,对其内资源进行重新梳理,制定相应的展后利用策略,提出具体改造方案是本文的研究出发点以及研究意义。论文分六个章节,前两章节以园林博览会的起源、发展、申办、组织运作以及国内外的发展历程为主要内容,对园林博览会相应的背景以及相关概念进行论述,选择国内外园林博览会发展过程中的案例,总结其展后利用模式以及相关的改造措施,对园林博览会的特征以及历届园博园展后利用的相关理论与改造策略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分类。为后期提出济南园博园展后利用模式提供理论参照。第三、四章节以济南园博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查阅、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济南园博园从规划初期到目前园区的使用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对园内的景观资源进行分区分类价值评估,得出济南园博园现状SAOT矩阵模式分析图,进一步对其进行展后利用改造设计。第五章节提出具体改造方案,为解决济南园博园现状资源闲置浪费的状况提出具体的调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