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模式移植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中一个普遍的现象,一个国家的大学发展往往会借鉴多个外域大学模式。许多高等教育制度的后发国家的近代大学就是产生在模式移植的过程中,中国大学也不例外。建国后,中国开始了对苏联大学模式的全盘移植,在短期内,使得中国的高等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也产生了诸多问题,这是进行模式移植不可避免的。进入21世纪,不少中国大学已经踏入了百年大学的门槛,(可是它们在创办伊始或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缺陷,有多少得到了解决,还不能妄下定论。)既往开来,论从史出,知古可以通今。对历史的研究,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楚的看到过去,由此,我们可以以更清醒的态度去面对现在展望未来。本研究,从历史的角度,梳理了中国移植苏联大学模式的历史事实,总结其发展的经验教训,为构建中国大学模式提供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以期能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所裨益。具体来讲,本研究主要由以下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苏联大学模式形成的历程(以)及其特征,苏联的大学模式是建立在俄国的大学发展基础之上的,而俄国大学的发展历程则是受到了法德两国不同的大学发展模式的影响。苏联大学模式可以说是吸收了西方古典大学(德国)和专业大学(法国)的优势而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大学模式,其特点是专业教育占据了高等教育的主导地位。在大学结构上以综合性文理大学、多科工业大学、单科工业学院为主;大学管理上是典型的条块分割和集权化;人才培养模式上是以培养专才为目标,大力发展专业教育。第二部分,讲明了中国移植苏联大学模式的原因和必要性,主要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其中,政治因素占据了主导地位,并影响其他因素发挥作用。第三部分,阐述了中国移植苏联大学模式的过程及其发生的变化。中国对苏联大学模式进行了全盘移植,短时间内改变了民国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缓慢和整个高等教育规模小、体质弱的现象。但是由于盲目的全盘照抄也暴露了出了许多问题。第四部分,从笔者的角度对中国全盘移植苏联大学模式这一历史事件进行了评价,总结了其在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为国家建设培养技术人才、拉近和发达国家教育差距等方面的积极影响,也阐述了其在管理模式、学校专业学科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给国家高等教育长远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第五部分,试着从模式移植的历程及经验教训来审视当代中国大学模式的选择,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结合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以中国大学的模式移植历程及其经验教训为基础来审视中国大学模式的选择与形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苏联大学模式的发展经验是中国大学模式构建专业教育体系必不可少的部分,书院精神——人文精神和批判精神的坚守是中国大学模式形成无法逾越的文化根基;这给予了我国大学模式形成中实存的困惑和潜在的茫然非常清晰的注脚,也希望能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燃起一盏明灯。本研究主要釆用文献法、历史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