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男子跳高项目曾是我国的优势项目,曾有两人4次打破世界纪录。目前,我国男子跳高纪录还是由朱建华于1983年所创造的2.39m。历经27年的时间,2.39m无人问津。面对这种现状,我们有必要对我国男子跳高运动员的技术细节作一次剖析,以寻求制约我国男子跳高运动员跳高技术的“症结”,为我国男子跳高运动的再一次腾飞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价值。背越式跳高技术是由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4个环节所构成,其中起跳技术是跳高技术的关键技术,而起跳技术又是由“蹬伸与摆动”技术所组成,也就是说“跳高起跳的动力源是由摆动腿的支撑效应与起跳腿的蹬伸效果共同组成的”。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三维运动学分析的方法对参加2009年10月在山东省济南市举行的全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田径比赛前11名跳高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的摆动技术进行解析,旨在对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在起跳技术中的摆动腿技术运动学研究,探讨其技术的内在联系及规律,找出我国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中的摆动腿技术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起跳技术理论,为教练员、运动员今后的训练提供一些参考。结果表明:(1)背越式跳高摆动腿在起跳过程中的摆动是以髋关节为轴进行摆动的。摆动腿的摆动方式有“折叠式”与“屈腿式”两种。(2)背越式跳高起跳过程中摆动腿着地瞬间的着地角、髋角和起跳腿着地瞬间的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均有显著的相关关系。(3)背越式跳高运动员最后一步助跑摆动腿着地瞬间的着地角和着地髋角与腾起角、身体重心腾起的高度、跳高专项比赛成绩均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4)背越式跳高起跳过程中起跳腿着地瞬间两大腿夹角与重心腾起垂直速度、身体重心腾起的高度均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08与-0.682。(5)背越式跳高起跳过程中摆动腿蹬离地面瞬间起跳腿踝关节的摆动速度与起跳腿着地瞬间的身体重心水平速度、腾起初速度都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638和0.627。(6)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身体重心距摆动腿着地点的水平距离平均为0.67m。摆动腿着地瞬间水平速度的平均值为7.68m/s,摆动腿在最大缓冲时的水平速度平均值为7.01m/s,所有运动员的水平速度都有不同程度下降。(7)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摆动腿蹬离地面瞬间,摆动腿膝关节角平均为141.9°;摆动腿在蹬伸阶段,膝关节与踝关节最大角速度分别为474.3±132.60/s与761.0±158.7°/s。(8)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最后一步步长、步长/身高指数值均低于世界优秀运动员,而且他们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9)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的伸膝角度与起跳腿着地时摆动腿的摆动速度、摆动腿离地后的最大摆动速度都有高度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56与0.913。(10)背越式跳高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支撑蹬伸阶段是起跳的开始和发动部分,是起跳的第一动力源(原动力),起跳腿支撑蹬伸阶段是起跳的继续和结束部分,是起跳的第二动力源(主动力)。二者共同构成了起跳“动力源”,即背越式跳高起跳的“双动力”并针对我国男子跳高运动员的摆动腿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