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富县是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油气勘探程度相对较低的一个地区,其延长组主要为岩性油气藏,资源丰度低,油气富集规律难以把握,勘探难度较大,因此,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开展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明确油气富集区分布,对该区进一步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富县地区已发现的油气藏主要为低渗透岩性油气藏,主力含油层系为三叠系延长组长6、长8和长2-3油组。本文从成藏条件入手,分析长9、长7烃源岩的空间展布,主要目的层段的沉积微相及其特征,并得出富县地区延长组纵向上发育三套生储盖组合。主要从沉积相、成岩作用角度研究了延长组储层的物性特征和主控因素,认为延长组主要发育有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及分流间湾等沉积微相,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是最佳储层。储层所经历的成岩作用中,压实作用使储层的物性骤然降低,溶蚀作用使孔隙度有所反弹,胶结作用导致储层物性整体下降,其中晚成岩期碳酸盐胶结作用是造成储层物性变差的直接因素。通过典型油气藏的解剖,提出了富县地区油气成藏模式,即“指状交叉”式油气成藏。分析得出,砂体厚度、油气源的供给、低幅度构造及储层成岩改造对该区油气富集有密切的关系。烃源岩为油气近距离运移和富集提供了条件,低幅度构造高部位成为油气富集的优势部位,建设性成岩作用是储层孔渗条件改善的重要因素,对油气富集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对富县地区进行了油气成藏有利区评价,并做了勘探目标区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