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西渭北旱塬是我国苹果的优生区之一,由于采用经验施肥法导致偏施氮肥,不仅影响果实品质和产量,而且造成肥料浪费和硝态氮累积,进而引起环境污染,直接影响果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氮的吸收和合理运转及分配对果实产量和品质产生重要影响。采用稳定性同位素15N肥料进行监测和研究果树对氮的吸收运转及分配是经济合理施肥的必要手段。基于苹果合理施氮和理论研究的需要,并克服以往只施基肥的局限,根据苹果生长的需肥特性,以5年生田间红富士苹果为试材,以初夏土施15N尿素为手段,研究了主要器官对15N—尿素的两年吸收、分配及运转特性;采用初夏环状深沟施肥法,研究了不同水平的低氮高磷钾型(N:P:K=1:2:2)施肥对红富士苹果叶片氮代谢及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土施15N-尿素后,根系优先吸收15N-尿素,随物候期推进,根系的分配势逐渐下降,吸收的15N尿素外运用于新生器官(新梢、叶片与果实)的建造,地上新生器官吸收15N尿素逐渐增加;当年采收期,地上新生器官的15N吸收量达到最高,而根系15N分配势降至最低,树体当年氮肥利用率为5.7%。翌年采收期土壤15N丰度显著低于当年,施肥后1年土壤中氮肥仍有残留,有再分配和再利用特性,可被植物吸收利用,树体翌年氮肥利用率为5.4%。第二年各物候期主要器官的氮肥分配势均高于施肥当年,各器官调运15N能力显著增强。在较晚的采收期,根系调集15N能力又显著回升,营养回流到根系。2.不同水平的施肥处理可改善叶片的氮代谢,提高全氮、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叶绿素含量及硝酸还原酶活性,以施肥处理2(0.15 kg N/株)效果最好。从6月份到10月份,各处理的变化趋势一致,除全氮含量变化不大外,其他指标数值均随着植株的发育逐渐增加,到8月上旬达到高峰,可溶性蛋白含量在9月份达到最高值,随后下降。3.各水平施肥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叶片质量,促进新梢生长,提高树体光合速率,其中处理(20.15 kg N/株)和(30.3 kg N/株)的光合速率分别比对照提高19.34%和8.5% ;同时也能显著提高单株产量和单果重;各处理果形指数和Vc含量无明显差异;不同处理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均高于对照,且处理2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与对照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施肥处理对硬度、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较大,可提高产量和品质,以施肥处理2(0.15 kg N/株)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