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与规模耦合视角下碳排放回报效应和锁定效应分析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yypo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充分享受了粗放式经济带来的利益,但是这种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率的经济发展方式也无时无刻不在刺痛着中国发展的神经。中国碳排放量的急剧增长,除去经济规模的增长这一原因之外,技术进步的回报效应和锁定效应也扮演着重要角色。由于碳排放回报效应和锁定效应的存在,碳排放的技术与规模之间存在着紧密复杂的关系。虽然技术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但是长期来看,碳排放回报效应和锁定效应的共同影响最终会扩大经济规模,提升能源消耗,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因此,提高低碳技术是否一定减小二氧化碳排放规模并不确定,技术对于规模的影响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从碳排放的技术与规模耦合的视角分析和研究了中国宏观层面的低碳技术所引发的回报效应和锁定效应。将结构因素的影响排除在外,重新定义了碳排放的回报效应和锁定效应,并在理论上分析了回报效应和锁定效应。实证方面,以中国碳排放、经济增长、行业结构、能源消耗等数据为基础,对碳排放进行因素分解,将碳排放的因素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三种不同的效应,建立实证模型。利用规模效应和技术效应数据,建立VAR模型,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脉冲响应模型。得出碳排放的规模效应与技术效应的两者的相互之间的冲击响应图像,分析了碳排放锁定效应和回报效应。
其他文献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各主要对外直接投资国国民经济的升级和投资自由化趋势的增强,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在全球直接投资总量中的比重不断增加。而服务业跨国公司在进行对外直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包括北京市在内的各地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国土空间开发无序而低效,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区域发展问题: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自然资源浪费严重,国土开发和建设无序,产业和城市布局混乱,地区、阶层以及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此类问题严重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严重阻碍了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为此,我国结合自身的发展提出了主体功能区这一概念,并希望通过主体功能区的建设来解决区域发展不均
人民公社制度解体以后,农民恢复了独立的决策、生产单位的地位,激发了生产积极性,在一定时期内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但农民单门独户的生产也逐渐暴露出诸多缺陷,成为农民增收的“瓶
在中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动物源性食品出口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动物疫病频频发生的今天。动物源食品出口所遭受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呈现
理查德·迪肯(Richard Deacon)是大英帝国勋章获得者,他出生于1949年,是英国抽象雕塑家和透纳奖获得者。  理查德·迪肯出生于威尔士的班戈(Bangor),在普利茅斯大学(Plymouth College)接受教育。然后他在陶顿的萨默塞特艺术学院、伦敦的圣马丁艺术学院和皇家艺术学院进行学习。他于1977年离开皇家艺术学院后,继续在切尔西艺术学院进行短期访学。理查德·迪肯于1978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