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毛静远教授辨治原发性低血压病的用药规律,探索核心处方的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方法1.本课题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毛静远教授治疗有效的原发性低血压病病例,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及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挖掘毛静远教授治疗原发性低血压病的辨证及用药规律。2.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和中医百科全书(ETCM)遴选核心处方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基于Dis Ge NET、OMIM、TTD数据库查询原发性低血压病相关靶点。将中药靶点与疾病靶点进行映射筛选,交集所得基因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处方-靶点-疾病”网络,并借助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毛静远教授治疗原发性低血压病核心处方的可能作用机制。结果1.研究纳入原发性低血压病患者91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74例;年龄最小为23岁,最大为91岁,平均年龄47.24岁;首诊日期多集中于6-9月份。纳入病例常见证素包括气虚、血瘀、阴虚、血虚、痰浊、火热、阳虚,证型以单纯虚证类及虚实夹杂类为主。处方用药83种,其中补虚药使用最多,毛静远教授治疗原发性低血压病常以归脾汤加减化裁;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组方规律分析得到9组核心组合,分别为太子参、党参、麦冬、黄精(益气养阴);酸枣仁、木香、龙眼肉、阿胶、远志(养血安神);龙眼肉、丹参、阿胶、红花(养血活血);柴胡、白芍、香附、黄芩(疏肝理气);黄连、半夏、瓜蒌皮、甘草(清热化痰);桂枝、甘草、白术、杏仁、枳壳(补助心阳);刺五加、淫羊藿、细辛、补骨脂(温养脾肾);熟地黄、山茱萸、黄柏、柴胡(育阴清热);赤芍,栀子,阿胶,柴胡,龟板(养血凉血)。2.通过TCMSP及ETCM数据库筛选获得核心处方有效成分133个,对应靶点431个;基于Dis Ge NET、OMIM、TTD数据库查询原发性低血压病相关靶点122个,二者取交集得到33个核心处方治疗原发性低血压病的作用靶点,主要包括PRSS1、NOS3、ADRA1B、NR3C2、DRD1、IFNG、TNF、IL2、IL6等。GO富集分析获得生物学过程498条,分子功能26条,生物学过程主要涉及血管管径调节、平滑肌收缩、脂质分解代谢、激素分泌与转运等;分子功能主要涉及肾上腺素能受体活性、儿茶酚胺结合、G蛋白偶联胺受体活性、细胞因子活性、神经递质受体活性、血红素结合、辅酶结合、多巴胺结合、抗氧化活性及生长因子受体结合等;KEGG代谢通路分析得到预测调控通路67条,主要涉及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c GMP-PKG信号通路、色氨酸代谢、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途径、胰岛素抵抗、c AMP信号通路等。结论毛静远教授临床辨治原发性低血压病虽有虚实之分,但以虚为主,治疗多以补为法,常用归脾汤加减化裁,在此基础上根据血瘀、痰浊、火热等实邪的兼杂偏重程度,适当配伍养血、活血、行气、化痰、清热之品,以调整机体阴阳平衡。核心处方可能通过调控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c GMP-PKG信号通路、色氨酸代谢、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途径、胰岛素抵抗、c AMP信号通路等多条信号通路,刺激交感神经活性,改善血管舒缩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及营养代谢,对抗原发性低血压病的发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