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妊娠合并内科疾病与肠道菌群结构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lixiao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与常见妊娠合并内科疾病相关的母体影响因素、血液及生化等指标,探讨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孕妇与正常孕妇的肠道菌群的差异,为常见妊娠合并内科疾病的有效早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第一部分:常见妊娠合并内科疾病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来自课题组所建立的妊娠代谢性疾病及不良妊娠结局(PMDAPO)研究队列。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期间,进入PMDAPO研究队列,且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进行常规产检及住院分娩的922例自然妊娠孕产妇为研究对象。收集队列孕产妇的产前信息、临床资料以及母婴分娩结局。分析影响常见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第二部分:常见妊娠合并内科疾病的肠道菌群分析。研究对象来源于第一部分的队列。随机抽取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期间进入队列的1268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采集粪便标本。通过Illumina Mi Seq平台,提取粪便样本的DNA,进行细菌16S r RNA基因V4可变区测序,共得到7580万条高质量序列。从总样本库中筛选出了922名孕妇粪便样本的高质量序列,其中175名妊娠合并内科疾病的孕妇以及747名正常孕妇,分析其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及菌群特征。结果第一部分:常见妊娠合并内科疾病的前瞻性研究1.本研究共纳入922例孕妇,发生至少一种常见妊娠合并内科疾病的孕妇175例(19.0%),其中妊娠合并贫血的为48例(5.21%),妊娠合并地中海贫血65例(7.05%),妊娠合并甲状腺疾病62例(6.72%),妊娠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11例(1.19%),妊娠合并心脏病12例(1.30%)。同一孕妇发生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妊娠合并内科疾病的人数为20人(2.17%)。2.一般情况分析:常见妊娠合并内科疾病(DM)组孕妇有既往病史的比例(35.4%VS.14.7%),孕期用药比例(16.0%VS.2.3%),均高于NM组孕妇;DM组的剖宫产和钳产分别为26.3%和10.3%,均高于NM组孕妇的22.9%和5.4%,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孕妇年龄(30.04±4.043岁VS.30.30±4.044岁),分娩孕周(39.47±1.27周VS.39.46±1.43周)高于NM组孕妇,以上均无统计学意义。3.凝血指标分析:DM组孕妇的凝血酶原时间(PT)为12.38±0.49s,高于NM孕妇的12.29±0.47s。4.血常规指标分析:DM组孕妇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16g/L的比例(24.8%VS.6.3%),平均红细胞容积(MCV)﹤82f L的比例(36.1%VS.4.6%),淋巴细胞(LYMPH)﹥3.2*10^9/L的比例(7.4%VS.1.2%),平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分组(RDW-SD)﹤35%的比例(0.9%VS.0.3%),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14.5的比例(30.7%VS.6.7%),平均血红蛋白(MCH)﹤27pg的比例(40.4%VS.6.5%),红细胞比积(HCT)﹤35%的比例(55.4%VS.44.4%),红细胞RBC﹥5.1*10^9/L的比例(6.0%VS.0.3%),血红蛋白(HGB)﹤115g/L的比例(55.8%VS.36.9%),血小板(PLT)﹥350*10^9/L的比例(4.1%VS.1.2%),均高于NM组孕妇(P<0.05)。DM组孕妇红细胞(RBC)(4.17±0.52*10^9/L VS.3.90±0.36*10^9/L),嗜酸性细胞百分率(EO%)(1.48±1.20*10^9/L VS.1.30±0.99*10^9/L),血小板(PLT)(246.28±53.35*10^9/L VS.227.83±48.38*10^9/L)均高于NM组孕妇。DM组孕妇红细胞比积(HCT)(34.31±2.97%VS.35.29±2.65%),血红蛋白(HGB)(111.76±11.98g/L VS.117.37±9.77g/L)均低于NM组孕妇。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生化指标分析:DM组孕妇总蛋白(TP,70.91±3.73 VS.70.23±4.06),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9.19±7.60ul VS.17.83±6.38ul)均高于NM组孕妇。DM组孕妇血清肌酐(Crea,39.73±6.99 VS.41.29±7.14)低于NM组孕妇。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常见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孕期用药(OR=8.10,95%CI:1.08-1.26,P=0.001)、既往病史(OR=2.80,95%CI:1.82-4.32,P=0.001)、PT升高(OR=1.58,95%CI:1.05-2.38,P=0.028)、EO升高(OR=9.20,95%CI:1.99-42.52,P=0.004),孕次≥2次(OR=0.59,95%CI:0.40-0.86,P=0.007)、MCH降低(OR=0.75,95%CI:0.71-0.80,P=0.0001)可能是常见妊娠合并内科疾病的相关影响因素。第二部分:常见妊娠合并内科疾病的肠道菌群结构特征分析1.DM组与NM组孕妇肠道菌群分析1.1在门水平上,DM组孕妇与NM组孕妇肠道菌群平均相对丰度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名前四位的菌群均分别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以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且四者构成之和均超过99%。P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平均相对丰度堆积图的结果显示,DM组和NM组之间的菌群结构无明显的差异(P﹥0.05)。门水平的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显示,黏胶球形菌门(Lentisphaerae)在DM组显著富集,而互养菌门(Synergistetes)、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蓝藻菌门(Cyanobacteria)在NM组富集(q<0.05)。1.2在属水平上,两组肠道菌群的平均相对丰度排在前5位的菌属依次为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罗斯氏菌属(Roseburia)、毛螺菌属(Lachnospiraceae)及拟杆菌属(Bacteroides)。PCA主成分分析和平均相对丰度堆积图的结果显示,DM组和NM组之间的菌群结构并无明显的差异(P﹥0.05),Wilcoxon秩和检验未发现两组间有显著差异的菌属(P﹥0.05)。2.α多样性分析:Chao 1稀释曲线图及两组进行的Wilcoxon秩和检验后的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以及Observed OTUs值的结果显示,DM组菌群的α多样性较NM组更小,DM组菌群的多样性显著降低。3.β多样性分析:经Adonis分析,DM组与NM组菌群的β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LEFSe分析结果表明,DM组与NM组菌群存在显著丰度差异的物种有44种,其中10种在DM组富集,34种在NM组富集。LEFSe q结果显示互养菌门(Synergistetes)、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蓝藻细菌门(Cyanobacteria)在NM组富集。此外,也发现了一些相对较高丰度(人群平均相对丰度大于1‰)的菌属在两组间有显著差异,比如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在DM组富集,木霉菌属(Streptophyta)、考拉杆菌属(Phascolarctobacterium)、肠杆菌属(Enterobacteriaceae)、萨特氏菌属(Sutterella)及嗜胆菌属(Bilophila)在NM组富集。结论1.孕期用药、既往病史、孕次≥2次、PT升高、EO升高、MCH降低是常见妊娠合并内科疾病的相关影响因素。2.DM组孕妇的α多样性相对NM组孕妇较小。DM孕妇和NM孕妇的β多样性没有明显的差异。3.在门水平上,两组间的肠道菌群平均相对丰度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黏胶球形菌门在DM组显著富集,而互养菌门、梭杆菌门、变形杆菌门和蓝藻细菌门在NM组富集。在属水平上,两组间的肠道菌群平均相对丰度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的粪杆菌属、布劳特氏菌属、罗斯氏菌属、毛螺菌属、拟杆菌属均为较多菌属。4.常见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孕妇富集的10种菌属包括f_Proteobacteria、f_Bacilli、c_Chloroplast、c_Proteobacteria、g_Bacilli、g_Elstera、o_BD7_3、g_BD7_3、g_Faecalibacteriaum和f_Ruminococcaceae。
其他文献
学位
【研究背景】早产是全世界新生儿死亡的首要原因,尽管相关的诊治技术和辅助检查手段不断发展,存活的早产儿仍会面对各系统发育不良的问题,而脑功能发育问题尤为显著,从轻度神经损伤到严重的智力残疾、癫痫或死亡等。越来越多研究发现,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通过监测大脑皮层的电活动来评估大脑功能,脑电活动的各项指标随着出生胎龄
学位
学位
第一部分CT灌注成像定量评估烟雾病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疗效的初步研究【目的】探讨烟雾病患者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STA-MCA)治疗后颅脑CT灌注改变情况,评价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临床确诊为烟雾病并行单侧或双侧STA-MCA手术治疗的患者31例(男:女=20:11,平均年龄:33岁),双侧行搭桥手术的患者有13例,单侧18例。上述患者分别行手术前后的NCCT-CTA-CTP检查,经后处理
目的 通过研究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angiomyolipoma,HAML)及非肝硬化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CT和MRI征象,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提高对两者的影像学鉴别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CT、MRI检查并病理确诊为HAML的患者18例(男3例,女15例),经病理或临床诊断为非肝硬化HCC患者48例(男39例,女8例),分析
研究背景和目的压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严重者还会引起死亡。好发于瘫痪、昏迷、年老体弱者等长期卧床或坐轮椅的病人。压疮创面存在迁移不愈、治疗时间长、治疗难度大、费用高、反复发作等问题,使患者丧失正常的生活自理能力,给个人、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随着人口老龄化,压疮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有效的治疗压疮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近年来水凝胶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
学位
研究背景院内发病的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其他疾病住院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占所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2%~17%,与院外发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较,其常因合并原发疾病而导致溶栓率更低,致残或致死的风险也更大。研究目的回顾性分析探讨我院急性院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发病高危因素、卒中病因类型、卒中累及血管、治疗方案及预后,提高临床各科室对院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识别及优化救治流程,降低患
背景中低位直肠癌的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包括围手术期放化疗,目前直肠癌的保肛率已达90%甚至更高。然而,直肠癌保肛手术切除了直肠及相关的神经,术后会出现排便功能的问题,尤其是术后早期阶段。术后出现的排便状态改变被称为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对于预期术后长期生存的患者,难治性的低位直肠前切除综合征及大便失禁严重降低其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针对LARS的治疗还没有一套完整公认的治疗体系,而